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唯识宗的记忆观与时间观——耿宁先生文章引出的进一步现象学探讨

发布时间:2018-01-16 10:44

  本文关键词:唯识宗的记忆观与时间观——耿宁先生文章引出的进一步现象学探讨 出处:《现代哲学》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证分 阿赖耶识 能藏 刹那生灭 一类相续 内时间流的晕结构


【摘要】:耿宁对唯识宗回忆观的批评很有道理,但他的现象学补充还未最终解决问题,还可以沿着他提及的两个方面——唯识宗对开悟经验和阿赖耶识的阐发——再做深度探索。转识成智的开悟没有消除时间经验,反而在某些方面突出了它。而阿赖耶识而非第六识作为回忆的最终依据,其"能藏"性就在于它在刹那生灭中还具有的保持能力。它与胡塞尔揭示的内时间意识之流有一些可比之处。它们都是流性的,在根本的转变中具有非实体的连续;它们对于双方都是终极的发生源头,使得熏习或习性可能。胡塞尔的时晕说似乎可以补足唯识刹那生灭说中一个缺口,而唯识对阿识流性的贯彻始终和对我执的深刻批评,也可以反衬胡塞尔先验主体说的未化之处。
[Abstract]:Geng Ning's criticism of the memory view of the literate sect is very reasonable, but his phenomenological supplement has not finally solved the problem. It is also possible to do further exploration along the two aspects he mentioned-the elucidation of enlightened experience and Ariel consciousness by the idealist sect-and then the deep exploration. The enlightenment of turning knowledge into wisdom does not eliminate the experience of time. On the contrary, it is highlighted in some ways. And Alain knowledge, rather than 6th, is the ultimate basis for memory. Its "ability to hide" lies in its ability to maintain itself in an instant. It has some parallels with the stream of inner time consciousness revealed by Husserl. They are all fluid. Having a non-physical continuity in a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They are the ultimate source of occurrence for both parties, making smoking or habits possible. Husserl's dizziness seems to fill a gap in the theory of birth and death in an intellectual moment. However, the thorough and profound criticism of the fuzziness of knowledge can also contrast with the absence of Husserl's transcendental subjec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耿宁(Iso Kern)先生的文章《从现象学角度看唯识三世(现在、过去、未来)》(《心的现象》,155-166)1篇幅不长,却很有启发性。它通过玄奘、窥基、熊十力等人的著作来阐述唯识宗的时间观,并从胡塞尔现象学时间观的角度来批评或补充前者。实际上,作者以这种方式还提出了更多的问题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鑫;两种思想视域中的意识与对象问题[D];西北大学;2013年

2 刘风雪;熊十力生命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光旭;浅析《成唯识论》中的识变思想[D];吉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相宗 ,李荣昌;从佛教唯识宗看《西游记》人物形象塑造[J];佛教文化;2002年01期

2 阮才书;“佛教振兴运动”中的唯识宗地位[J];佛学研究;1999年00期

3 何磊;唯识宗在中国近代兴起原因探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柳倩月;唯识宗、禅宗对“境界”理论的构建作用[J];学术交流;2005年04期

5 耿敬;论唯识宗对道教理论的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宛小平;唯识宗的我法二空说和休谟否认实体说的比较[J];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林国良;;关于自证分功用与唯识宗修行——与《唯识“自证分”的功用》一文商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何虹;西安大雁塔与佛教唯识宗[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韩延杰;;唯识宗的“种子”论[J];五台山研究;1992年03期

10 李向平;中国佛教思想史的一个新阐释──法相唯识宗千年兴衰史新探[J];学术月刊;200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韵;兴教寺拆除之惑[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宽太措;佛教四教派中对唯识一派的观点浅做研究[D];西藏大学;2011年

2 白玛多;略论唯识宗了义与不了义的哲学思想及其文化的社会意义[D];西藏大学;2011年

3 江雨;佛教唯识宗的心灵哲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2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432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5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