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粮船水手中的罗教
本文关键词: 清代 粮船水手 罗教 出处:《宗教学研究》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罗教是流传于粮船水手中的秘密宗教,其创始于明末,兴盛于清代,成为水手的精神信仰和凝聚的纽带。乾隆三十三年,粮船水手内罗教组织和传播发生重大转变,由具有宗教互助性质的罗教组织转变成具有民间秘密组织性质的行帮会社,其传播也由公开转向地下。清政府处理罗教案政策的变化对罗教组织和传播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Abstract]:Luojiao is a secret religion in the hands of grain, boat and water. It was founded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flourished in the Qing Dynasty. It became the spiritual belief and cohesive bond of sailors. The organiz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Nero Church of Grain Boatmen and Mariners underwent a major transformation, from a religious mutual-aid organization to a branch club with the character of a folk secret organization. The change of the Qing government's policy of handling the Luo religious case ha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ROC.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清代基层社会关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号:2009JJD84008
【分类号】:B98;K249
【正文快照】: 罗教是罗祖教的简称,是流传于粮船水手中的秘密宗教。粮船水手每年运送漕粮及回空,历经千辛万苦,随时有生命之虞。无常的命运,残酷险恶的生活环境,罗教信仰为粮船水手提供精神慰藉和寄托。加之,罗教庵堂为粮船水手提供了更为实际的社会服务:庵堂为回空之闲散水手提供容身之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琦;清代漕运水手行帮会社的形成:从庵堂到老堂船[J];江汉论坛;2002年12期
2 韩秉方;罗教及其社会影响[J];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海涛;;习惯规范与民间契约:冲突与弥合——以民国华北地区的雇佣关系为切入点[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陈宝良;;从“无讼”到“好讼”:明清时期的法律观念及其司法实践[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3 尚海涛;龚艳;;乡土社会中雇佣契约的效力机制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邓锐龄;读《西藏志》札记[J];中国藏学;2005年02期
5 王华锋;;颠簸:政权真空下的民众生活——以18世纪福建沿海民众与海盗关系为中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6 蒲霞;试论清代江浙地区粮食短缺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冯尔康;清代引见履历档案的史料价值——以雍正朝为例[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04期
8 张丹丹;;雍正朝私盐的种类探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潘威;刘楠;庄宏忠;;1766~1911年黄河中游汛期建立时间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10 尚海涛;龚艳;;农业雇佣习惯法的渊源探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曾代伟;;清代处理民族纠纷的范例——鄂西南“汉土疆界碑”铭文解读[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2 杜映昕;钟笑寒;;自然灾害与农民起义[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3期)[C];2011年
3 钟笑寒;杜映昕;;自然灾害与农民起义[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连东;中国、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鸦片“三角贸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尚海涛;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国骥;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于少海;经济与社会:明清赣南社会经济的动态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广义;近代东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31)[D];吉林大学;2007年
9 胡谦;清代民事纠纷的民间调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张祥稳;清代乾隆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少奇;清代江西漕政与地方社会[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治花;明清时期赣东北的社会动乱与族群关系[D];南昌大学;2010年
3 奚丽芳;清乾隆朝荒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陈嫦娥;明清珠江三角洲燃料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林庆;明清广西社会发展中的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杨帆;清代“一田两主”地权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国鑫;《五部六册》的宗教思想及其历史影响[D];山西大学;2011年
8 黄彩霞;明清徽商与江南粮食市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晓方;清代赣南烟草生产略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许宏芝;雍正初年会考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丽;罗教五部经卷的基本教理探析[J];宗教学研究;2001年02期
2 郭绪印;关于“清帮”——《清帮秘史》前言[J];档案与史学;2002年04期
3 李烈初;;兰溪欣见万历版罗教宝卷全帙[J];收藏界;2008年02期
4 范元绩;从“哈姆莱特”说到钢琴踏板用法──杰罗姆·罗文泰尔教授讲课侧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5 吴琦;漕运与民间组织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徐小跃;论罗教对佛教的通俗化诠释及其对其他中国民间宗教的批判[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7 冯立升!010022;乾隆时期西北地区的天文大地测量及其意义[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03期
8 徐进华;清王凇吨裎胗木油肌穂J];东南文化;2000年03期
9 刘为;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3期
10 王超;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洁;万芳;;清代中西医汇通丛书研究初探[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卢银兰;;清代广东番禺人陈璞与中医[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蔡克荣;;清代书院的经费运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晓光;;改土归流中的一场典型诉讼事件——从清末四川茂州羌民控告土司案件看民族地区的诉讼与司法[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6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萧凌波;;清代东蒙地区对华北平原水旱灾害异地响应方式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赵金皎;;清帝陵中风格独特的慕陵[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9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洪一树;清代“大观园”宏琳厝[N];中国旅游报;2000年
2 记者 张晓峰 张磊;见义当何为[N];湖北日报;2010年
3 陕西 罗世广;偶得清代宫钱[N];中国商报;2002年
4 来新夏(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清代一部反邪教的书谈《破邪详辨》[N];北京日报;2001年
5 李忠;清代吸烟第一人[N];中国档案报;2001年
6 曾长新;清代温州航运业[N];中国水运报;2001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刘e,
本文编号:1472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47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