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创始人_《西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10年
宋前“桃源体”小说研究
张艳
【摘要】: “桃源体”小说指的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用“桃源体”叙事模式讲述故事,主要以道教为思想背景,阐述理想性内涵的小说类型。是从叙事模式角度来区分的。其叙事模式源于汉魏的洞窟传说,定型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题材一般分为“神道方术”、“人神(仙)恋爱”和“乌托邦”三种;理想性内涵涉及“宗教”、“世俗”和“社会政治”三个方面。这一小说类型从产生之后,就被以各种方式重写,不断形成流变与创新,有旺盛的生命力。“桃源体”小说研究是中国古代小说类型研究的重要一环。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先概述“桃源体”的产生和定型,概括出“桃源体”小说的叙事模式,提出“桃源体”的概念。 第二章阐述了叙事模式的流变:1,根据道教思想背景分析进入的方式,包括从误入到带入,乃至向主动寻求发展的原因;进入和逗留阶段景、物的描写虽分为“宛若人间式”和“异于人间式”,但终归于描写异境生活的物质享受,表现了一种宗教意识之外的物质生活理想;“结果”有留下、离开、去而复返、去而复返而不能四种情况,存在一个价值观的问题,牵涉到对理想生活的选择。2,“桃源体”在大体叙事框架不变的情况下也不断有新的母题加入。 第三章阐述“桃源体”小说题材的演变。1,“神道方术”一类,基于道教思想背景,神仙家首先利用“桃源体”小说发明神道,过了这个证伪阶段之后,则被利用来表述神仙难求之成仙考验,最终在文人的手上,“桃源体”完成了在神道外衣下,宗教意识淡化的一系列的流变;2,“人神(仙)恋爱”类,人神(仙)遇合只是凡人在幻想中实现自己世俗欲望和宗教理想的文字表达手段,当其由反映道教阴阳观转变为世俗情爱后,“桃源体”小说成为描写人神(仙)恋爱的重要方式;3,“乌托邦”类,“桃源体”继展示宗教仙境、俗欲天堂后,成为描述理想国的载体。立足于现实、历史,经过理性的、人性的思考构建的“桃花源”被当做了真实的存在,对现实的架空,处于理想仙境的和神国带给人们的却是虚无。 第四章阐述“桃源体”小说的理想性内涵,即从个人的、世俗的理想(个人成仙、世俗欲望)到社会政治理想,从道教辅教之书到理想人世的关照的演变。 第五章从“桃源体”一再被重写的原因——其成为一种阐述个人或世俗理想的载体,披着神仙的外衣,宣扬着对自由、爱情和幸福的向往及“桃源体”在其他题材方面的表现来阐述“桃源体”的历史意义。文章从上述5个方面对宋前“桃源体”小说进行分析,以期还原一个类型流传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7.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春辉;《西游记》与洞府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邵永会;唐人小说“仙境”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仲宇;刘晨阮肇入桃源故事的文化透视[J];中国道教;2002年06期
2 张钧,亓心;《桃花源记》并诗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J];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3 苟波;中国古代的“仙境”观念、“游历仙境”小说和道教伦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4 马强才;;凡圣无异居 心中有桃源———苏轼对桃花源的新解及其现实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5 高林广;唐人的陶渊明批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唐启翠;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桃花源记》源流考[J];社科纵横;2000年04期
7 冯文楼;;从桃花源、后花园到大观园——一个文学类型的文化透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江皓云;《误入桃源》和《瑞普·凡·温可》:逃避主义之比较研究[J];国外文学;1997年01期
9 孙逊,柳岳梅;中国古代遇仙小说的历史演变[J];文学评论;1999年02期
10 李永平;唐宋传奇中的游历仙境主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勇;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万润保;中国古代小说与方术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稔穰,姜良存;蒲松龄对两种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整合[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伏涤修;寓神学的自为于文学的自觉——蒲松龄《聊斋志异》神道观评判[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3 常金莲;世情与狐鬼——从《金瓶梅》到《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4 王恒展;已始“有意为小说”——《幽明录》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5 郑红翠;浅谈《聊斋志异》故事类型与大团圆结局方式[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6 黄洽;柳毅故事的文化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7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8 陈炳熙;论《聊斋志异》对唐代小说的超越[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9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10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林宪亮;;论《三国演义》之“白帝城托孤”[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舒耘华;;古典小说中的物化现象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10 韩云波;;论大陆新武侠的文化先进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生;论道教崇山的原因与实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陈节;论唐人的仙乡小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邱健;;风雨晦明 鸡鸣不已——谈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对唐传奇的影响[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胡锐,黄勇;道教游仙小说的成立及其仙境思想[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农学冠;神仙文化与人类的生存信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姚明会;;论道教山崇拜信仰的原因及实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邱苑妮;;沈从文小说中的山洞意象解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徐翠先;;唐传奇仙境描写的文化学考察[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苟波;中国古代的“仙境”观念、“游历仙境”小说和道教伦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10 连振娟;;《西游记》与道教生命文化——以《西游记》中的“洞穴”为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国庆;《西游记》与神仙文化[D];西北大学;2001年
2 彭磊;汉魏六朝志怪小说新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娟宁;唐代妇女与道教[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海青;当代中国人的恋家心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邱健;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李彦妮;《西游记》意境论[D];兰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维明;文明对话的发展及其世界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高建新;陶渊明隐居及其思想再评价[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5期
3 刘仲宇;;《度人经》与婆罗门思想[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年03期
4 孙逊,柳岳梅;中国古代遇仙小说的历史演变[J];文学评论;1999年02期
5 林继中;田园夕照话晚唐[J];漳州师院学报;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尼尔,邓年刚;一部填补空白的学术专著——简评《当代美国小说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1期
2 若冰供;;近年来台湾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博士论文目录[J];华文文学;2005年05期
3 马英;;八十年代以来张贤亮小说研究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4 严蓓雯;;绘本小说:一种新的文学形式[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5期
5 杨洪承;;主持人的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于兴雷;;茅盾与《小说研究ABC》[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7 刘文娅;;洪峰小说研究浅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14期
8 施维;;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研究述评[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海燕;马瑞芳教授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及文学创作[J];文史哲;1997年06期
10 孙兰廷;鲁迅对明清小说研究的贡献[J];语文学刊;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德隆;;近代小说研究的新思路——《中国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研究》读后[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大础;郑娟榕;;开辟小说辞章学之先河——祝敏青《小说辞章学》评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刘德隆;;近代小说研究的新思路——《中国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研究》读后[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竺洪波;;《水浒传》与小说的经典化和学术化[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5 于海洋;;奇幻小说《坟场之书》之成长主题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白烨;;闭幕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8 张中良;;大陆文学史上的梁实秋身份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学智 宁夏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陈泳超;[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丛新强;[N];文艺报;2005年
4 叶延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世文;[N];文艺报;2006年
6 郭笑撰 焦艳鹏;[N];光明日报;2003年
7 房福贤 赵海燕;[N];文艺报;2003年
8 桂杰;[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孙先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徐肖楠;[N];文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琴;新时期蒙古语城镇小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李钧;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杜娟;论亨利·菲尔丁小说的伦理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孟兆臣;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海上洋场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邱昌员;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许;美国西部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韩袁红;王小波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卫星;胡应麟小说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龙飞;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文学类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银花;清代“世说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仲红艳;论张爱玲小说对男性丑的揭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茂旺;通俗中的不俗[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贾婀娜;论俞樾的小说创作与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罗海峰;书写灵魂的真实[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段惠芳;论铁凝小说中男性形象的演变[D];海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于善彬;晚清妇女解放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金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朝鲜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周仕益;艾丽斯·沃克小说创作文化心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粹;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小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4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