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统社会与教会制度——“中国迈向高收入过程中的现代化转型研究”之十
本文关键词: 基督教伦理 除魅 转型研究 终极价值观 希伯 众神 中世纪经院哲学 社会财富 金字塔结构 总产出 出处:《中国发展观察》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悠悠千年,我们都专一地皈依于基督教伦理宏大的悲情,据说不曾有过二心;这种专注,已经遮蔽了我们的眼睛;不过,我们文化的命运已经注定;我们将再度清楚地意识到多神才是日常生活的现实。昔日众神从坟墓中再度走出来,由于已遭除魅,他们不再表现为拟人的力量。他们企图再次主宰我们的生命,
[Abstract]:For thousands of years, we have all devoted ourselves to the great sorrow of Christian ethics, which is said to have never had a second heart; this concentration has covered our eyes; however, the fate of our culture has been doomed; We will realize once again that polytheism is the reality of daily life. The gods have come out of their graves again, and because they have been disenchanted, they no longer manifest themselves as personification. They attempt to dominate our lives again.
【作者单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
【分类号】:B977;C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理查德·斯迪克勒,牛晓梅;基督教伦理与西方文明[J];科学与无神论;2004年02期
2 ;今日陕西教会[J];天风;2008年17期
3 孙天人;;中华传统美德与基督教伦理[J];天风;2008年14期
4 邵瑞欣;选择·责任·天职——对基督教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一些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林平;;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的冲突与交融[J];现代哲学;2000年03期
6 李世峥;;管窥基督教孝道与中国孝道之异同[J];金陵神学志;2001年01期
7 夏洞奇;;奥古斯丁论奴隶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李艳华;孙刚;;基督教伦理与奥林匹克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9 王东生;;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比较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魏静;;试析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J];丝绸之路;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龙艳;;文学的宗教伦理批评——以西方文学与基督宗教为例[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于作敏;;略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3 杨剑龙;;论基督教文化影响与中国家族观念的嬗变[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4 凌友诗;;从不同文化体系的“群己观”看中华民族的公民教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曙;基督教伦理[N];中国民族报;2003年
2 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 李向平 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 杨凤岗;基督教伦理与社会信任的关系建构[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张志鹏;储蓄与宗教的节俭教育[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黄明理;对传统道德的创造性追问[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田雨;一个讲理性 讲人性 讲道德的爱的教会[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王泠一;正视基督教在伦理发展中的作用[N];社会科学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侯志华 宋万存;弘扬基督教爱的主旋律[N];中国民族报;2003年
8 田雨;正视圣经观 引导信徒树立正确的信仰[N];中国民族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张敏;推动新世纪初的中国基督教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2年
10 曾国华;责任与底线:从“企业社会责任”到“企业公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争春;辜鸿铭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晓宇;责任先于自由[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郑毅;基督教的寓言:《纳尼亚传奇》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周玉梅;基督教伦理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叩梦丽;浅论自然书写在安妮·勃朗特小说中的表现与深意[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向党;《尼伯龙人之歌》的伦理批评[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6 凌美云;基督教超血亲伦理与雨果小说的收养情节[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喜春;介入社会资本:基督教会的社会救济作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蒋莉莎;怨恨之维—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新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左致;论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对英国衡平法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孙凤;信徒与非信徒的相遇:乡村基督教传播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2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22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