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道双修:道教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之关系研究——《道教农学思想发凡》评介
本文选题:农学思想 切入点:道教思想 出处:《宗教学研究》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前言2012年6月,袁名泽博士的新著《道教农学思想发凡》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盖建民先生主编的"道教科技研究丛书"之一。该书从纵横两个方面剖析了道教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关系,理清了道教农学思想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盖建民教授在书的序言中高度评价了此项
[Abstract]:In June 2012, Dr. Yuan Mingze's new book "Taoist Agronomy" was published by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The book is one of the series of books on Taoi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ed by Mr. Gai Jianmin. The book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o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from two aspects, and clarifies the breeding of Taoist agronomy.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fessor Gai Jianmin, Institute of Taoism and religious Culture, Sichuan University, spoke highly of this in the preface of the book.
【作者单位】: 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
【分类号】:B9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盖建民;袁名泽;;道教与中国传统农业关系略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盖建民;全真子陈敷农学思想考述[J];宗教学研究;2000年04期
3 袁名泽;;道教仪式与农业关系略考[J];宗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4 盖建民;;道教“农道合修”思想考论[J];哲学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德三;庄子思想的当代意义二题[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陈新明;曹建东;;论道家的法律思想及其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陈玲;;李淳风数学功绩简论[J];中国道教;2005年06期
4 余植;;葛洪的医学思想对现代人医疗观念的启示[J];中国道教;2009年02期
5 余谋昌;;古典道家生态文化思想的现代意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黄时鉴;;从地图看历史上中韩日“世界”观念的差异——以朝鲜的天下图和日本的南瞻部洲图为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盖建民;袁名泽;;道教与中国传统农业关系略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杨子路;;从修行方法互补性看魏晋南北朝佛道双修现象[J];法音;2009年05期
9 袁名泽;;《真诰》农学思想探微[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李宏刚;;管窥古代炼金术对中西社会发展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呼兴华;从术数的角度考察运气学说的发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刘白明;老庄正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广义;《太平经》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李辉;汉译佛经中的宿曜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熊帝兵;中国古代农家文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孟鸥;《文子》新探[D];山东大学;2011年
8 董恩林;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10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鑫;云南道教建筑特色及其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段垒垒;试论中国传统数学的起源与功用观念的转变[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亮亮;试析宗教对技术的积极作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国华;关于中国古代气象文献的基础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郭雪;中国道教与印度瑜伽养生的比较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6 徐春野;魏晋南北朝道教对科技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7 袁超;道家生存哲学与1980年代中国文学[D];河北大学;2011年
8 栗艳;“无身不成道,,有身不归真”[D];华侨大学;2011年
9 蒋北辰;论《太平经》的“太平”政治模式及其王权实质[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武晓丽;《石药尔雅·卷上》校注[D];西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盖建民;全真子陈敷农学思想考述[J];宗教学研究;2000年04期
2 盖建民;;道教“农道合修”思想考论[J];哲学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华;;道教的饮茶之道[J];华夏文化;2006年01期
2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冯平;;略论成玄英的重玄思想[J];华章;2011年11期
4 宋晶;杨铭硕;;《抱朴子外篇·嘉遁》的道教思想[J];中国道教;2011年03期
5 张继禹;在“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致辞[J];中国道教;2003年06期
6 史蓉,张凯;道教与环境保护[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7 刘红;;白族民间文学的道教色彩[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8 王飞;;论陆游诗中的道教思想[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9 刘丽;康春兰;陈俊衡;;论道家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J];农业考古;2009年06期
10 王丽娜;;道教与中国传统节日及其原因探析[J];文教资料;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态建设中的实践意义[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常伟;;祁[镌逵搿堵硎着┭浴芳捌渑┭枷隱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苏黎;陈凡;;中国传统农学思想之自然观[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郭武;;神仙信仰的变革与元代净明道团的兴起[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郭尚珍;李娟;;从天罡地煞看《水浒传》的道教色彩[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宜峨;;“与时俱进”和“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王俊;;浅论葛洪的“贵生”思想[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强昱;;李荣重玄学思想述评[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9 胡亮;;论道教对画像砖题材的影响[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鸿武;;试论城隍庙的道教文化内涵与历史成因[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四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春海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道家、道教起源于上古齐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宗亦文;“道”确有道 不无裨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郑志明;高屋建瓴独具匠心[N];光明日报;2010年
4 刘祖永;论“无为而治”[N];中国电力报;2003年
5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 曹幸穗;经验农学与实验农学[N];光明日报;2002年
6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燕国材;坐而忘我[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蒋显福;含在“口”中的文明[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徐滇庆;未成仙 先问道[N];中国经营报;2010年
9 道文;道教向海外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3年
10 记者 宋克顺 特约记者 马献伦 通讯员 李启东;刀光随剑影 天籁绕武当[N];湖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维加;道教的社会传播研究——以公元六世纪前巴蜀及中国北方为中心[D];四川大学;2004年
2 郭建洲;张伯端道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陈昭吟;早期道经诸天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史婷婷;《太平经》哲学思想探微[D];山东大学;2009年
6 傅志前;从山水到园林—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牛敬飞;五岳祭祀演变考论[D];清华大学;2012年
8 孙跃;靖江做会讲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玉辉;道教人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10 田晓膺;隋唐五代道教诗歌的审美管窥[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秀娟;南北朝以后道教的飞行设想[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彩拢;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社会历史观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陈超;元代神仙道化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罗虹;杜光庭及其著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云;生态女权主义与道教生态关怀[D];四川大学;2004年
6 符莉;黎元兴与吴筠的道教思想之比较[D];四川大学;2006年
7 王莉莎;论道教传入日本[D];湖南大学;2007年
8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陈红霞;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李洁;谈《绿野仙踪》的儒道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78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578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