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维摩诘经讲经文》中的文殊信仰——以贞松堂藏本及国图藏《文殊问疾》为考察中心

发布时间:2018-03-12 23:23

  本文选题:讲经文 切入点:文殊信仰 出处:《宗教学研究》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敦煌遗书中现存8篇《维摩诘经讲经文》,皆演绎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所说经》,其中演绎《文殊问疾品》的共有两篇:罗振玉贞松堂藏本《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一卷)》及国家图书馆藏BD15245号(新1445)《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二卷)》。本文从这两卷讲经文之间的关联、写作年代以及其尊崇文殊的文化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这两卷讲经文内容大致相接,属于同一大部维摩诘讲经文内前后相接的两卷,产生于中唐时期。与原始经文相比,这两卷讲经文都呈现出尊崇文殊的特点,这与当时唐代敦煌地区民间盛行的文殊信仰有直接关系,记载文殊降诞时有"十般瑞相"之说的《文殊吉祥经》是其源头,它影响到维摩诘讲唱文学的构成元素。
[Abstract]:Among the 8 texts of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in Dunhuang, all of which are translated by Hatotomorosch, there are two of them: Luo Zhenyu Zhensong Song Tang < Vimalakirti's Scripture 路text, of which there are two deductions: Luo Zhenyu Zhensong Song Tang < Vimalakirti Scripture. Shouji (Vol. I) > and the National Library's Collection of BD15245 (New 1445) < Vimalakirti Scripture 路Manjusri (Vol. I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volumes in this paper." The writing age and its cultural phenomenon of venerating Manjusri are investigat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wo volumes are rough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belong to the two volumes before and after the lecture in most of the same Vimalakirti lecture. It was born in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criptures, these two volumes of lectur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pecting Manjusri,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opular belief of Manjusri in Dunhuang area of Tang Dynasty. The auspicious Classic of Manjusri, which recorded the theory of "Ten Rui Xiang" at the birth of Manjusri, is its source, which affects the composing elements of Weimokirakirti's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B948;K87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涌泉;;新见敦煌变文写本叙录[J];文学遗产;2015年05期

2 邹清泉;;莫高窟第61窟《维摩经变》新识[J];美术学报;2013年02期

3 李文洁;林世田;;新发现的《维摩诘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二卷》校录研究[J];敦煌研究;2007年03期

4 项楚;《维摩诘经讲经文》新校[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何剑平;《维摩诘经讲经文》的撰写年代[J];敦煌研究;2003年04期

6 武晓玲;《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商补[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7 刘长东;法照事迹新考[J];佛学研究;1998年00期

8 赵声良;;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研究[J];敦煌研究;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晓云;;《维摩诘经讲经文》中的文殊信仰——以贞松堂藏本及国图藏《文殊问疾》为考察中心[J];宗教学研究;2017年02期

2 王一凡;;考古及出土文物所见河北与丝绸之路的文明互动[J];西部学刊;2017年01期

3 张书彬;;神圣导引与视觉朝圣 敦煌莫高窟61窟《五台山图》的时空逻辑[J];新美术;2016年12期

4 于淑健;;敦煌本《道安法师念佛赞文》探赜[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5 朱生云;;西夏时期重修莫高窟第61窟原因分析[J];敦煌学辑刊;2016年03期

6 王涛;;唐宋时期五台山史志的编撰特征[J];山西档案;2016年03期

7 严胜英;;近百年来《维摩诘经》研究综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8 韩薇;张洋;王延松;;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探微[J];长江丛刊;2016年03期

9 王丽莎;韩薇;王延松;;从目连变相看敦煌壁画的冥报思想[J];长江丛刊;2016年03期

10 张书彬;;神圣空间的建构与复制——以中古时期“文殊-五台山”信仰在东亚的传播为中心[J];美术学报;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清泉;;中古敦煌《维摩诘经》的书写——以藏经洞维摩写卷为中心[J];敦煌学辑刊;2012年01期

2 邹清泉;;莫高窟唐代坐帐维摩画像考论[J];敦煌研究;2012年01期

3 邹清泉;;隐几图考[J];文艺研究;2012年02期

4 张新朋;;《孟姜女变文》、《破魔变》残片考辨二题[J];文献;2010年04期

5 邹清泉;;北魏坐榻维摩画像源流考释[J];敦煌研究;2010年04期

6 邹清泉;;虎头金粟影:维摩画像研究献疑[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年04期

7 刘波;林世田;;《孟姜女变文》残卷的缀合、校录及相关问题研究[J];文献;2009年02期

8 李小荣;《阿鼻地狱变文》校注[J];敦煌研究;2004年05期

9 党燕妮;五台山文殊信仰及其在敦煌的流传[J];敦煌学辑刊;2004年01期

10 陈洪;敦煌须大变文残卷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若水;;唐长安大兴善寺文殊阁营建工程复原研究[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2年02期

2 许建林;与佛有缘——民间流传佛像鉴赏之三[J];艺术市场;2004年08期

3 张晓东;张秋霞;;《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考释[J];档案;2012年03期

4 姜莉;;浅析敦煌新样文殊造像产生的渊源[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年01期

5 荣新江;;从敦煌的五台山绘画和文献看五代宋初中原与河西于阗间的文化交往[J];文博;1987年04期

6 李致忠;;英伦阅书记(上)[J];文献;1987年03期

7 沙武田;敦煌P.4049“新样文殊”画稿及相关问题研究[J];敦煌研究;2005年03期

8 赵声良;;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研究[J];敦煌研究;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沙武田;;敦煌“新样文殊”画稿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本文编号:1603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03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