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尔雅课答案_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
陆丽青
在进化论思想指导下,冯特从心理学角度对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等诸问题进行 了分析。他认为:宗教起源于由死亡和疾病带来的恐惧;经历了魔鬼崇拜、图腾崇拜、 英雄和诸神崇拜以及人性宗教四个发展阶段;宗教在本质上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 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发展符合民族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宗教和其他文化现象之 间有着极为
密切的联系。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宗教人类学理论,而且对宗教心理学的发 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冯特 校医学院讲师。 宗教心理 民族心理 作者陆丽青,1970 年生,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06 级博士,金华职业技术学
一、引 言
19 世纪下半纪,在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学者们纷纷从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 和心理学等各种角度来研究宗教起源和进化的历史。以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利用心理学 的专业知识,对宗教起源和进化过程做出分析和回答,并以自己的影响力推动宗教心理 学研究的,是被誉为“近代实验心理学之父”的威廉·冯特。 威廉·冯特是实验心理学创始人,他的整个心理学体系分为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 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即民族心理学)两大部分。冯特的个体心理学思想从 20 世纪 20 年代末就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①,60 年代后研究心理学史学者更是对其表现出极大的 兴趣 ② 。然而,尽管冯特的民族心理学思想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正如霍尔所说: “在我们看来,正是在这个领域(民族心理学领域) ,冯特使自己保持着青春活力”③。 但冯特的民族心理学思想自问世之日就因为各种主客观的因素被严重地忽视④,而未能 像施奇尔伯⑤所预言的那样“不能被任何严谨的、有社会思想的学者所忽视”①
① ②
③ ④ ⑤
Boring E G. A Histor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M].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1929. Ash M G, Woodward W R. Psychology in Twentieth-century Thought and Society. Cambridge [M],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Croog S H Wundt and the Folk: An Appraisal of Wundt’s Folk Psychology. Social Forces.2004 (3). 同上。 Edward Leroy Schaub:爱德华.勒罗伊.施奇尔伯是《民族心理学纲要》英译本的译者。 117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2008 年第 3 期
《民族心理学》 (10 卷本)《民族心理学诸问题》和《民族心理学纲要》②是冯特 、 在民族心理学领域的主要著作。因为《民族心理学》从未被译成英文,他的民族心理学 思想主要依靠《纲要》在英语国家中得以传播,并在英语国家中颇负盛名。③一方面因 为宗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在当时宗教人类学思潮的影响下,宗教在冯特 的民族心理学思想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从《纲要》一书的内容可以得到证明, “ 《纲要》试着回答以下问题:在人类发展的各个不同的阶段,流行着什么信仰和活 动,以及对此该做出什么样的心理学解释。 ④在《纲要》中,冯特借用个体心理学已 ” 经取得的成果,对当时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宗教的起源、发 展、本质以及宗教和文化的关系,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二、冯特的宗教起源观
在宗教起源问题上,冯特从心理因果关系出发,对当时流行的各种宗教起源观进行 了批判和继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冯特对其他宗教起源观的评述 19 世纪下半纪,最有影响的宗教起源观大致有自然神话说、物神崇拜说、祖灵 论、图腾论、万物有灵论、前万物有灵论和原始启示说。⑤冯特认为要分辨哪种信仰才 是最原始的,首先必须确定哪些民族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民族” ,其次,只有确定原 始人心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才能真正明白最初的信仰是什么。 冯特认为原始文化的标准从本质上讲应该是心理方面的, “如果我们对一种文化之 前的心理发展水平无论如何都不能推测,那么这种文化就是最原始的文化。 ⑥从心理 ” 发展水平来看,冯特认为能被称为原始人的有:尼罗河上游的芒贝图人、刚果的俾格米 人、菲律宾的尼格利陀人、马来半岛的内陆部落、塞芒人、塞诺人、锡兰的维达人、南 非的布须曼人。那么他们的主要心理活动是什么呢?冯特认为这些部落由于与世隔绝的 生活状况,以及免予匮乏的自由,使得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尚处于极为低下的水平。以 至于他们的思维几乎完全是联想型的,根本没有逻辑因果关系。惟有那些能激起他们强 烈情绪反应的生活事件,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成为他们思维的主要内容。 冯特从第一个立足点出发否认了图腾论、物神崇拜说、祖灵论和原始启示说。他认 为,毫无疑问图腾崇拜、实物崇拜以及祖灵论都是图腾时代的产物,而不是原始时代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 vi. 以下简称《纲要》 。 ~hevern/nr-theorists/wundt_wilhelm.html[Z].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 viii. 吕大吉: 《西方宗教学说史》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 p20.
118
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 信仰,因此把它们看成一切宗教的起源是错误的。原始启示说的错误在于,被施密特当 作原始人的安达曼人也并不是原始人,因为他们有制陶的技艺,有社会组织和首领。 冯特从第二个立足点出发否认自然神话说①。此学说假设神话思想产生的动因是人 们想解释自然界或自己生活中碰到的现象。冯特认为这个假设不符合原始人的心理特 点,对于原始人而言,一方面,自然现象没有解释的必要,因为“现象出现的规律性足 以解释和说明事物存在的原因”②;另一方面,原始人的心理能力还没有达到解释自然 现象的程度。冯特认为引发神话思想的不是智力,也不是对现象起源以及现象间关系的 思考,而只能是强烈的情绪。 冯特对泰勒的万物有灵论既有批判又有继承。泰勒认为在祖先崇拜、实物崇拜和 自然崇拜之前,已有万物有灵的崇拜。对于这一点冯特持肯定意见,但冯特对泰勒的万 物有灵论在两个问题上进行了修正:第一,原始人产生宗教观念的心理基础不是基于理 智的分析。第二,万物有灵崇拜不是一切宗教的源泉。冯特更倾向于“前万物有灵 论” ,认为在原始人信仰万物有灵之前有某种更原始的宗教形式。但他的观点既不同于 金氏和弗雷泽的“巫术论” ,又不同于马雷特的“巫力论” 在他看来,不管是巫术还 。 是巫力,都仅是行为,而不能被称为观念。那么原始人流行什么样的信仰和实践呢?冯 特认为肉体灵魂观是一切灵魂观的基础,由肉体灵魂观而产生的魔鬼是最早的崇拜对 象,巫术则是最早的崇拜实践活动。 (二)冯特的宗教起源观 冯特从其个体心理学理论出发,对人类宗教信仰产生的心理根源做出了回答。他 认为人类最早的灵魂观——肉体灵魂观起源于人类对死亡和疾病的恐惧情绪。 在西方宗教思想史上,许多学者都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说明宗教的心理根源, 众多学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关注情绪的作用,一类重视理智思考的作用。冯特基本 沿袭了主情论者的思想。主情论者大部分认为恐惧是宗教产生的根源。 “恐惧造神说” 最早由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之后成了启蒙思想家伊壁鸠鲁、卢克莱 修和泛神论者斯宾诺莎进行宗教批判的根据和武器。这一理论在霍尔巴赫、休谟和费尔 巴哈的学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宗教人类学家马雷特也提出,原始人的宗教 感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宗教崇拜行动发端于当原始人面对周围世界中某种非人性的、可 怕的力量和权能时自发产生的对它们的敬畏感、神奇感和恐惧感。③ 冯特同样认为宗教观念起源于原始人的恐惧情绪,但他进一步指出最能引发原始 人强烈恐惧情绪的是死亡和疾病这两大生活事件。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以其个体心理学理 论为理论基础的。 在冯特的个体心理学中,情绪理论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情绪是比情感较为复杂
①
②
③
自然神话说以缪勒为代表,此派学说认为宗教的来源及其最早的形式为自然神话,尤其是天体神 话。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p92. 参见吕大吉: 《西方宗教学说史》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19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2008 年第 3 期
的感情过程,由不同的感情元素结合而成。情绪的重要性在于情绪导致了观念的产生和 意志行为的发起。①因此,冯特认为“对于个体的心理生活,行为以及作为其基础的情 感和情绪是先于观念的。 ②而这在原始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原始观念是情绪生活的 ” 外部投射,是详细叙述情绪的材料。从这一理论出发,冯特自然就得出宗教观念和宗教 行为来源于情绪这一结论。那么为什么是死亡和疾病导致的恐惧产生了灵魂观呢?冯特 作了如下阐述: “神话思想的原始阶段不同于发展程度更高的阶段。在原始阶段,最倾向于 产生巫术和魔鬼观念的现象是那些涉及人类自身,以及会引起恐惧的东西。而在这 里,死亡和疾病是最重要的原因。确实,暴风雨、日食、或者其他自然现象也会偶 尔和巫术观念联系在一起,这些自然现象越不寻常,越令人惊骇,就越能激发巫术 观念。但原始神话经常性反复出现的特征,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来 源于害怕和恐惧。 “
③
冯特以其情绪理论为立足点,主张宗教观念和宗教行为的心理根源是人类面对死 亡和疾病而产生的恐惧情绪。冯特的情绪理论在其个体心理学中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 持,这使得他的宗教起源观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个体心理学的理论是否同样适用于群 体心理,由个体心理去类推群体心理是否会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是值得进一步 研究的。但无论如何,冯特用心理学中已得到实证研究支持的理论来解释宗教起源问 题,丰富了宗教起源学说,为宗教起源说更接近科学做出了贡献。
三、冯特的宗教发展观
19 世纪,许多宗教学说都贯彻了进化观念,把宗教视为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 过程。孔德、拉布克、泰勒、蒂勒都提出了系统的宗教发展观,但这些观点都有一个明 显的缺陷,即他们都未能从社会制度的演变来说明宗教进化的内在根据,从而不可能科 学地确定宗教在不同进化过程中的不同形态。④ 在宗教演化问题上,冯特克服了以上学者的局限性。因为在他看来任何文化现象, “不仅依存于一定的历史条件,而且也依存于普遍的心理规律。 ⑤以此为原则,他一 ” 方面从心理能力的进化过程来说明宗教的进化过程,另一方面把宗教的发展放在一定的 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以人类社会制度的变迁和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为依据,冯特
①
②
③
④ ⑤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p46-47.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p417.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p92. 吕大吉: 《宗教学通论新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vii.
of the Development of of the Development of of the Development of
of the Development of
120
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 将整个宗教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魔鬼和巫术崇拜时期、图腾崇拜时期、诸神崇拜时 期和世界宗教时期。从观念、情绪、行为这三个方面入手,他详细论述了整个宗教进化 发展的过程。 (一)原始时代的肉体灵魂观和魔鬼观 如上文所述,冯特认为,对于原始人而言,只有死亡和疾病这两类生活事件才能激 起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成为他们思维的主要内容。原始人对死亡和突发的疾病有着极 大的恐惧,死者异常的变化使原始人产生这种观念:某种东西离开死者的身体了。从他 们弃尸而逃的举动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恐惧,是因为害怕自己也受到死亡的威胁。产生 生命的东西既独立于身体之外,又与身体相联系,这两个相互矛盾、相互独立的观念, 在原始人的思想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他们认为:生命一方面以某种神秘的方式继 续存在于人体之中,另一方面又无影无踪地盘旋在尸体的附近。肉体灵魂观和魔鬼观就 这样产生了。原始人相信,身体是生命的媒介,只要身体本身没有消失,生命就会继续 存在于身体之内,尸体因此成为魔鬼。但同时肉体灵魂又是可以与身体分离的,可以变 成巫力转移到他人身上,以致命的方式去伤害他人,由此产生了巫术,并对原始人生活 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图腾时代的灵魂观和图腾崇拜 冯特认为,图腾文化区别于原始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部落划分和部落组织的形成。 在外界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图腾时代人类的心理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信仰方面具 体表现为,因为人类面对死亡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人类的灵魂观和崇拜活动也得到了很 大的发展。 灵魂观念在图腾时代发生了非常重要的转变。冯特指出,这一转变体现为两个方 面:第一,肉体灵魂有了更多的形式。部落战争使得人们对死亡不像先前那样恐惧,因 为情绪的改变以及文明的进步,肉体灵魂有了更多的变式,血液、心脏、肾脏、生殖器 以及某些分泌物都成了肉体灵魂的载体。第二,战场上的死亡还使人们产生了精灵观。 精灵是能离开身体独立存在的灵魂,有呼吸灵魂和影子灵魂两种形式。呼吸灵魂观认 为,灵魂随着垂死者的最后一次呼吸离开身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之中。呼吸灵魂使灵 魂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成为可能,从而产生了物化灵魂。除了人之外,最初那 些行动敏捷的动物(蛇、蜥蜴、鸟)成了呼吸灵魂的寄居之地,后来由于生存的需要, 某些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和植物渐渐地都成了物化灵魂,由此产生了动物图腾、 植物图腾。最后,一些能激发人类强烈情绪的无生命物体被认为是祖先遗留下来的魔 物,而成为崇拜对象。图腾崇拜由此有了另外两个分支:祖先崇拜和图腾物神崇拜。就 这样,随着物化灵魂观念的产生,图腾信仰制度直接和灵魂信仰制度融合在一起。冯特 用下面的图就解释了各种图腾观念之间的渊源:
121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部落和动物图腾信仰 部落图腾信仰――动物和 植物图腾信仰 先图腾信仰
2008 年第 3 期
个人动物图腾信仰
图腾物神崇拜 因为部落组织的形成,图腾时代有着丰富的崇拜形式。这些崇拜可以分为两大 类:一类和人生重大事件有关,主要仪式有葬礼和成年礼;一类和自然现象有关,狂欢 的植物节和土壤崇拜仪式是其最主要的两种形式。两类崇拜都产生于同样的情绪――希 望、欲望和恐惧。图腾时代的崇拜有着不同于原始崇拜的方面:首先,图腾时代的崇拜 产生于集体劳动。其次,图腾时代崇拜的目的不仅指向此时此刻,也指向未来。最后, 图腾时代的崇拜中,包含着一些“天国神话”的思想。从这一点出发,图腾崇拜是魔法 崇拜向神崇拜发展的过渡阶段。 (三)英雄时代的来世观和诸神崇拜 英雄时代的开端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历史的开端是一致的。图腾时代末期,大规模的 民族迁徙以及部落融合使人类心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人类的灵魂观、崇拜对象和崇拜活 动也获得了新时代的特征。 冯特认为,英雄时代灵魂观的发展体现为系统来世观的形成。来世观的形成是逐渐 的,原始人类似的想法总是转眼即逝,图腾时代祖先的形象是模糊的,且具有魔鬼的特 征。但在英雄时代的神话中,灵魂不仅获得了三个迥然不同的归宿——地狱、炼狱和天 堂,而且有了类似于俗界的、井然有序的官僚秩序。 英雄时代因为对英雄人物的推崇,神话中的魔鬼逐渐获得了英雄的特征,成为具有 人格特征的神。冯特认为,神是魔鬼和英雄这两个观念综合的产物。魔鬼观念在原始时 代就已经存在,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形式。尽管魔鬼具有超人的力 量,但它们是低于人类的,因为它们缺少动机的变化,以及自由决定变化性质的能力。 英雄是英雄时代的新事物,是理想化的人。英雄使神具有了自我意识以及被相互冲突的 动机所控制的意志,从而克服了魔鬼的缺点。最高资赋的英雄和最高资赋的魔鬼结合在 一起就产生了神。冯特同时指出,神作为心理同化的一种产物,在魔鬼和英雄这两个要 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英雄因素。因为在心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知觉因素源于世俗生 活。同样的,神国也只不过是世俗国家在天国的投射而已,神国的秩序反映了从英雄时 代就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的秩序。 “神的产生标志着真正意义上宗教的产生。 ①冯特认为只有对神的崇拜才是宗教 ” 崇拜,在此之前的崇拜活动都是巫术。巫术和宗教崇拜的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
①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p372.
122
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 崇拜对象,宗教崇拜的对象——神是理想价值的体现。而巫术的对象是不具人格的魔。 人们对魔的感情是“畏” ,对神的感情则是“敬” 。其二是崇拜目的。宗教崇拜的目的是 对完美生活的追求。完美的生活是指向内心世界和来世生活的。而巫术仅与特殊的环境 或各种现实事件相联系。宗教崇拜产生之后,巫术是不是就消失了呢?冯特认为,虽然 宗教崇拜是由巫术孕育而来的,但宗教崇拜产生后,巫术并没有消失。两者有时候交织 在一起,在个别的情况下,巫术手段甚至占据上风,成为宗教崇拜的主要手段。 (四)人性时代的世界宗教 英雄时代最终被第四个阶段——人性发展的时代取代。这个时代在心理发展的历史 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各民族在经济、风俗、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和影响逐渐增 长,形成了人类社会综合的心理特征。与此相适应,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人性宗 教——世界宗教。 世界宗教是超越民族界限的宗教,当民族的政治利益不再占据主要地位时,疾病和 死亡这两大生活事件在人生中的地位便重新凸现出来。但和原始时代不同的是:在新时 代的意识领域中,现世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成为一个罪恶的世界,一个受难的世界;相 反,人们的愿望和需求却能在死后的世界得到满足。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人们的来世 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来世充满向往,对死亡由恐惧变为平静乃至期盼,对死后 生活的崇拜以及生前为此做准备的思想越来越具影响力。 冯特认为从人格神向超人格神的转变是世界宗教产生最重要的标志。民族宗教以人 格神代替半人形的魔,在世界文化的影响下,人格神上升为超人格的神。世界文化是人 类文化的统一,是对民族文化的概括。因此,世界宗教追求超人格的神,超人格的神超 越了世间的体验,成为全人类的神。 “就宗教本身而言,崇拜仪式中神的消失是宗教发 展的顶点;就神学而言,其高峰是在神具有了绝对的和无限的特性之后。 ① ” 冯特从情绪、灵魂观、神灵观以及崇拜活动等角度,细致地描述了人类信仰及信仰 活动的发展过程,,他所描述的宗教发展图式,从大致轮廓上类似于恩格斯的观点。②和 恩格斯的不同之处在于,冯特认为图腾时代不是原始时代,原始时代的信仰是肉体灵魂 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魔鬼观和巫术崇拜。从追寻宗教的根源来看,冯特的这一划分具有 很重要的意义。肉体灵魂观的提出补充了泰勒提出的纯粹精灵观③,使人类灵魂观的发 展有了更完整的脉络。④ 但是,冯特的宗教发展观也有着一些局限性。首先,他对整个人类社会宗教发展的 历程描述得极为细致和具体,特别是对图腾时代各种崇拜的渊源做了确然性的分析。这
①
② ③
④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506. 恩格斯认为宗教的发展经历了部落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这一序列。 泰勒所指的精灵本身没有形状,类似于冯特所指的呼吸灵魂和影子灵魂。这些精灵可以随意或暂 时附在别人的身体之上,从而产生“附体”或“附魔”的现象。 人类灵魂观的发展历程,大体上是从与形体相联系的物质性的灵魂观念逐步发展为独立于形体的 非物质性的灵魂观念;从人自身的灵魂观念通过对象化,发展为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灵观。 123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2008 年第 3 期
种从心理因果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否和历史发展具有一致性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更多 的学者倾向于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很可能是多元和多样的。如果把宗教的发展看成是单线 条的,结果可能是削足适履,漏洞百出。
四、冯特的宗教文化观
冯特对人类文化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试图用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心理学去补充 实验心理学、用文化产品分析法去辅助实验法,从而把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基础科 学” (propaedeutic science)①。从《纲要》一书的具体内容可知,显然冯特对文化的认 识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上深受泰勒等人类学家的影响,但冯特的文化内涵及对文化的研 究又有着其鲜明的特点。 (一)冯特的文化观及研究方法 冯特的文化定义及其研究文化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泰勒的路线。但冯特对文 化本质的理解更侧重于心理方面的内容。冯特认为:人类所有的这些文化要素,尽管是 在各种自然条件下发生的,但它们本质上都是一种心理过程或心理活动的表现。② 冯特对各种文化现象的研究也借鉴了泰勒的“遗存物”③研究方法,所不同的是, 冯特更强调对遗存物作心理学的解释,用心理因果的同一性和一致性去推知各种文化现 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冯特的这一研究方法被心理学界称为“文化产品分析 法” ④在“文化产品分析法”中, 。 “遗存物”是冯特研究文化的主要材料,而个体心理 学知识是其研究的理论依据。 冯特对文化高度重视的态度及其研究方法,至今仍然值得当代心理学家学习和借 鉴。对文化的忽视,特别是对宗教研究的偏见,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大缺陷。他的“文 化产品分析法” ,充分利用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成果,使心理学研究建立在 其它学科发展的基础之上。这种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是被当代宗教心理学家所忽视 的。研究方法的单一性是当代宗教心理学研究成果得不到广泛应用的根本原因。正如高 撒切评论:当心理学的其他领域早已不再使用纯测量方法的时候,宗教心理学还处在 “测量范式”中。宗教作为一种最有生命力和深层次的信仰,用测量法进行研究可能会使 研究停留在表面。而且如果对宗教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研究成果也将得不到准确的 解释。因此,当代宗教心理学家只有像冯特那样,打开自己的视野,加强和其他领域学
① ②
③
④
Croog S.H.Wundt and the Folk: An Appraisal of Wundt’s Folk Psychology. Social Forces.2004 (3).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vii. 泰勒对遗存物的定义是:在那些帮助我们按迹探求世界文明的实际进程的证据中,有广泛的事实 阶梯。我认为可用“遗存物”这个术语来标示这些事实。仪式、习俗、观点等从一个初级阶段转 移到另一个较晚的阶段,它们是初级文化阶段的见证或活的文献。泰勒认为,通过对“遗存物” 的研究,通过因果的同一性或一致性原则进行类比,可以推知文化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 Robert W R, David K R. Wilhelm Wundt in history : the Making of a Scientific Psychology[M]. New York : Kluwer Academic/Plenum, 2001.
124
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 者的进一步沟通和合作,宗教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才能得到有效解释和广泛运用,宗教心 理学也能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宗教和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 如果说泰勒的《原始文化》忽略了各种文化现象内部诸多因素间的有机联系和彼此 制约的关系,①那么冯特在这个方面克服了泰勒的局限性。在《纲要》一书中,冯特利 用人类学资料,从心理因果关系出发,充分阐述和论证了宗教与经济、政治、法律、艺 术之间的关系。 虽然从总体上看,冯特认为信仰的产生和人类的经济活动,有着不同的心理动机, 但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在各个 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原始时代魔鬼和巫术观念是原始人思维的主要内容,因此 该时代的经济活动中处处有着巫术观念的痕迹。原始人出发打猎时所举行的仪式是一种 巫术活动,而原始时代最先进的打猎工具——箭的制作明显有着巫术的痕迹。②而到了 英雄时代,经济生活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则是神崇拜得 以产生、巩固和完善的保证。 冯特认为,人类的政治组织始于英雄时代,虽然国家的形成其源头完全是世俗 的,但国家政权和宗教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一方面,民族神的至上地位来源于它们所 代表的民族和国家的政治利益,另一方面,它们是统治阶级最有力的统治工具,统治阶 级对国家的管理最初是以神的名义实现的,在一些东方国家中,统治者本身就成了神, 而神职人员就是国家官员。当民族宗教被世界宗教代替之后,代表某个民族利益的民族 神不可避免地让位于代表全人类需要的神。此时的崇拜指向的不再是今生,而是来世, 宗教和政治的关系趋于淡化。 法律来源于习俗, “法律体系并不是社会秩序的完全创新,它的主要内容已经出现 在社会生活之中,在习俗中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的准则,现在又被挑选出来加以明确 的规定”③。习俗的起源既有世俗的因素,也有宗教的因素。因此,习俗和宗教的关系 随着世俗动机和宗教动机在习俗中权重的变化而变化。当世俗动机占重要地位时,习俗 和宗教的关系并不明显。例如原始社会中,人们用箭射死盗窃财物和霸占他人妻子的盗 贼和恶霸这一习俗和当时人们的巫术观念并没有关联。随着国家的建立,习俗转变为法 律。从习俗到法律的转变,有两个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一是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 日趋巩固,其二是宗教的支持。在法律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和法律的关系随着宗教动机 和政治权威这两种力量的消长而发生变化。在法律发展的早期,人们强调的是法律的宗 教方面,后来重点转向了政治方面。到了世界宗教时代,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和宗教义务 的法律让位给了有关良心道德的法律。
①
② ③
爱德华.泰勒著 连树声译《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M].桂 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 1 页。 冯特认为原始弓箭上系着的羽毛,是一种巫术。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p328. 125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2008 年第 3 期
冯特认为,在所有的文化要素中,艺术和宗教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虽然艺术的起 源有着自然的因素,但原始时代,除了歌曲之外,艺术完全服务于信仰的目的。而图腾 时代的艺术则都是以图腾崇拜为其主题的。只有到了英雄时代,艺术和宗教的关系发生 了一些改变。艺术获得了审美上的独立,并将自己的影响扩展到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 域。到了人性发展时代,艺术摆脱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性,成为表达纯粹主观情绪的手 段,宗教动机和其他外在的动机都退居幕后。 冯特从所有的文化现象都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这一视角出发,认为宗教是一 种文化现象,并从“心理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不同的心理现象是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出发,以其心理学理论为立足点考察了宗教对其他各类文化现象的 关系,有着独特之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冯特的宗教本质观
在宗教本质问题上,冯特的理解接近于泰勒的主张,坚持对神的崇拜才是真正的宗 教崇拜。但他对宗教本质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此,而是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做出了独特 的分析。在他看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本质上都是人类高 级心理活动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宗教的发展符合民族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宗教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 冯特认为 “不同的心理现象都可以分类,归属于观念、情绪和行为。 ① 如前所 ” 述,他对人类信仰及信仰活动的分析也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的。观念是指灵 魂观念和神灵观念;情绪主要是指人们遭遇生和死而产生情绪(主要是恐惧和希望这两 种既对立又交织在一起的情绪) ;行为是指崇拜活动。在观念、情绪、行为三者的关系 问题上,冯特认为,情绪是灵魂观念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最原始的肉体灵魂观, 一直到世界宗教时代的救赎观,都是情绪的产物。人们因为恐惧而产生肉体灵魂观,在 恐惧和希冀中又产生来世观,而在对来世的期盼中产生救赎观。灵魂观念以及由灵魂观 念而产生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相应地产生了魔鬼、图腾物、祖先、人格神和超人格神一 系列神灵观念。情绪不仅是灵魂观念和神灵观念产生的源头,而且也是产生和推动崇拜 活动的根本动力。崇拜活动由情绪引领,并由情绪推动着发展。崇拜行为的内容和象征 意义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以及灵魂观、神灵观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崇拜活动在宗教发 展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崇拜行为是一个铸造(宗教感受和宗教观念)的过 程,不仅是宗教情感持续的表达,……还是宗教思想的来源”②因为行为能不断地强化 情绪,并促使新观念的产生,新观念又刺激新情绪的产生,人类的宗教信仰及其活动正
①
②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p7.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p418.
126
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 是在这如此循环往复中得以发展的。 既然宗教和任何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宗教就失去了 其神圣的源头。但是冯特对宗教本质的分析同时也为宗教的存在和发展找到了永恒的根 据,宗教作为情绪的产物,而且这种情绪和生死问题有关。因此,只要生死问题存在, 只要人们对生死问题带有情绪,那么宗教就永远有着存在的理由,宗教的发展也有着永 恒的推动力。 冯特用情绪、观念和意志行为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明宗教,力图将宗教纳入 一个统一的体系之中,这种对学科体系建立的努力是值得当代宗教心理学研究者学习和 借鉴的。学科体系的缺乏是当代宗教心理学的一大缺陷,也是宗教心理学发展缓慢的主 要原因。用美国心理学家维戈特的话说,因为学科体系的缺乏, “宗教心理学成了一只 大皮包,研究者把那些有趣的或无趣的宗教现象或准宗教现象都往里面塞”①。这种现 状严重地阻碍了宗教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二)宗教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心理科学研究的所有现象事实上都是社会群体的产物。 ②冯特认为,民族是文 ” 化的创造者,宗教和神话、语言、艺术等高级精神产品,是民族群体智慧的结晶。 “宗 教怎么可能是某个人创造的呢?虽然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单个个人,但 这些宗教都有其早期基础,是对产生于特定民族群体宗教动机进行苦心经营的结果。 ③ ” 宗教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这在宗教心理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可以得到印证。即使在 缺乏部落组织的原始时代,虽然崇拜行为并不常见,但仅有的崇拜行为都是以集体形式 举行的。④图腾时代的部落组织得到了至善至美的发展,该时代的崇拜体现了浓厚的集 体意识。英雄时代的神是民族神,代表着民族的利益。而世界宗教则是世界文化的产 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冯特所理解的民族和一般意义上的民族有着一定的差异。在冯特 看来,民族是表示集体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外延随着人类社会 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整个过程中,民族大致经历从家庭-群-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国家-人类文化共同体的这一发展过程。另外,他还认为民族具有自己的心 理和精神,是有活力的、有弹性的和永恒的。对“民族”这一概念的理解,充分体现了 冯特思想的生命力。他正是以这一种广泛视角为立足点来勾勒整个人类社会心理发展的 历史的。也正是为此原因,他才把他的第二种心理学称为“民族心理学” 。
①
②
③
④
Vergote A. Debate Concerning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 1995, Vol. 5.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p1.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p3. 例如,维达部落有这样一个风俗,把箭插在地上,部落中的男子绕着箭跳舞,舞蹈的动作是对动 物动作的模仿。这一仪式最初可能是在外出狩猎之前为了获得更多的猎物而举行的。 127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三)宗教的发展符合民族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008 年第 3 期
冯特通过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的研究,总结了民族心理发展的三个基本规律①, 宗教作为民族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也符合这三个基本规律。具体表现在: 1、不断增长律。人类的信仰及信仰实践,随着人类心理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原始时代的肉体灵魂,直至世 界宗教时期的救赎观,崇拜对象由魔鬼到神直至超人格神,崇拜活动由局限于当时 的自然环境直至放弃现实生活,人们对死亡由恐惧到期盼等都体现了人类心理能力 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 2、目的差异律。和所有的心理活动一样,宗教心理因不同的目的而产生,目 的不同使各个阶段的宗教心理各具特色。鬼魔观产生于对死亡的恐惧,对图腾物的 崇拜是为了生活中的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和保障,对神的崇拜既为了今生今世的幸 福,也为了来世的享乐。而对超人格的神的崇拜则是为了赎罪。 3、对立转移律。宗教心理主要是害怕和希望这两种对立情绪的产物,在整个 宗教心理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由死而产生的情绪由害怕逐渐转为希望。相应的,宗 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也发生根本的变化。 冯特将宗教的本质还原为人类的心理现象,将宗教发展的规律还原为心理发展的规 律,为宗教的发展找到了心理学的依据。他的观点在进一步削弱宗教神圣性的同时,为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找到了世俗的根源,即心理上的根源。但是正如冯特自己所说,任何 心理现象都必须依存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社会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性。那么社会 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在宗教发展过程中谁居于主导地位呢?一方面,冯特认为人类 心理能力的发展只有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才发生变化,因此宗教的发展依存于一定的社 会历史条件。但他同时坚持,任何心理产物,必定依存于一定的心理法则,宗教也是如 此。他进一步甚至认为可以用心理法则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 “直接达到历史 哲学的途径是对人类发展做出心理学的解释”②。在这个问题上的二元论思想使冯特陷 入了自相矛盾的困境。 综上所述,在宗教研究中,冯特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业已取得的成果,对宗教 的起源、发展、宗教和文化的关系以及宗教本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并做出自己的回 答。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宗教人类学理论,而且对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 黄夏年)
① ②
杨鑫辉主编《心理学通史》(第四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Wundt W M. Elements of Folk Psychology: Outlines of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M]. London : Routledge, 2003.p522.
128
本文关键词: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0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0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