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明末基督教徒与西方传华火器技术之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22:18

  本文选题:明末 切入点:基督教 出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以徐光启为核心的明末基督教徒是西方火器技术传华的主导者,两次购募西炮西兵是其实践成果,以《西法神机》《火攻挈要》《守圉全书》为代表的三部著作是其理论成果。明末基督教徒"核心-半外围-外围"关系网推动了中国火器技术发展,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但这一趋势为吴桥兵变所终结。基督教关系网崩溃导致的西方火器技术传华渠道中断,造成了明末火器技术的衰落。
[Abstract]:At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the Christians with Xu Guangqi as the core were the leaders of the western firearms technology spreading China, and the two purchases of western artillery and western soldiers were the results of its practice. The three works represented by "Xinfa Shenji" and "Fire attack pull out" ar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network of "core, semi-peripheral and peripheral" relations among Christian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firearms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achieved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However, this trend was brought to an end by the Wuqiao mutiny. The breakdown of the Christian network led to the interruption of western firearms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channels, which resulted in the decline of firearms technology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B9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汤开建,吴宁;明末天主教徒韩霖与《守圉全书》[J];晋阳学刊;2005年02期

2 董少新;黄一农;;崇祯年间招募葡兵新考[J];历史研究;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鑫磊;;耶稣会士陆若汉参与明季军事改革[J];沧桑;2011年01期

2 董少新;黄一农;;崇祯年间招募葡兵新考[J];历史研究;2009年05期

3 董少新;;论徐光启的信仰与政治理想——以南京教案为中心[J];史林;2012年01期

4 陈志刚;;有限怀柔与谨慎合作:明代封贡防卫合作的思维与实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马伟华;;李之藻治水事迹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6 陆晓敏;;澳门史上有关何亚八几则史料的辨析[J];学术研究;2008年12期

7 郑诚;;守圉增壮——明末西洋筑城术之引进[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鑫磊;鼎革之变中朱明政权与耶稣会士的军事政治合作[D];宁波大学;2011年

2 刘永德;澳门地区“纱纸契”的法律探析[D];华侨大学;2009年

3 张妍平;万历至康熙年间的山西天主教[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晨瑜;天主教思想在山西的传播与接受[D];山西大学;2010年

5 王丽婧;韩霖《铎书》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美秀;丁韪良的中国宗教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王志伟,,苏贤贵;研究综述:基督教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任延黎;基督教的三一论上帝观[J];世界宗教文化;1996年03期

4 路平;港、台、海外教会消息[J];天风;1997年07期

5 宋剑华;基督教文化与中国[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国内教会消息[J];天风;1998年09期

7 徐向群;;犹太教与《圣经》[J];世界知识;1998年13期

8 王四新;基督教与欧洲中世纪的分权制衡[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李锡生;;春风又绿东阳教会——浙江东阳教会重建记[J];天风;2002年03期

10 朱峰;“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年青学者研讨会述评[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子祺;;福建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的回顾和感想[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2 张芝梅;;从基督教看宗教现代化问题[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3 叶翔;;由福建传到台湾的基督教[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杨鸣明;刘芳;;宗教对技术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张子荣;;山西基督教宗派述略[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6 苗建寅;魏玉琴;;宋庆龄与基督教[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7 王俊才;;佛祖与基督的“烦恼”——“孝”的天尺作用论之[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8 何其敏;;宗教本土化多样性的启示[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9 东方朔;;生态的道德观——儒家与基督教生态伦理的一个宏观比较[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10 朱友渔;徐以骅;;吴虹玉牧师自传(1915年口述)[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客;基督教何时传入中国[N];文汇报;2000年

2 通讯员 李翔邋记者 王夏斐;杭州市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议闭幕[N];杭州日报;2008年

3 平原邋张慧;市基督教第七次代表会议举行[N];太原日报;2008年

4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强组织型宗教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周玉茹;基督教在元朝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潘光勇;黔东南州基督教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N];贵州民族报;2010年

7 浙江大学哲学系 章雪富;在永恒之城中安顿自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张培生;基督教在和谐社会中的努力方向[N];人民政协报;2005年

9 魏德东;从基督教团契到禅学社[N];中国民族报;2007年

10 李平晔;基督教的节日[N];中国民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传斌;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与近代中国社会(1835—1937)[D];苏州大学;2001年

5 东人达;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1840-1949)[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李颖;基督拯救中国?——伦敦会传教士麦嘉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家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9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夏泉;明清粤港澳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1552-1911)[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斌生;论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向基督教的转变[D];清华大学;2004年

2 戴望云;明清两代基督教进入中国社会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杜式敏;20年代的基督教会女校[D];汕头大学;2005年

4 邹丹丹;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教会学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翁士华;基督教在中韩传播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苏静;试论基督教在古代英国的传播(公元2世纪末至公元8世纪)[D];山西大学;2006年

7 范正义;基督教与中国民间信仰——以福建为研究中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卢平;基督教与闽西客家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白丰绩;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基督教右翼运动[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英男;“自我”与“他者”之鉴——儒家基督徒张赓思想论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83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83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9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