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起中国佛教的新使命
本文选题:中国佛教 切入点:历史机遇 出处:《中国宗教》2015年05期
【摘要】:正4月21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京落下帷幕。一支整体结构更加完善、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的领导团队走上了新时期中国佛教的历史舞台。从1953年成立至今,60多年来,中国佛教协会带领广大佛教弟子和信教群众不懈努力,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团结奋斗的新的历史机遇下,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回应时代召唤,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被寄予厚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
[Abstract]:On April 21 th, the Ni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Association ended in Beijing.A leading team with a more perfect structure and vitality has stepped onto the historical stage of Chinese Buddhism in the new era.Since its founding in 1953, the Chinese Buddhist Association has led the masses of Buddhist disciples and believers to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ake on the great mission entrusted by history,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high expectations from all walks of life.Yu Zheng, member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Chairman of the CPPCC National Committee
【分类号】:B9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性妙;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越南[J];法音;2000年08期
2 刘宇;中国佛教文化展在澳大利亚隆重举行[J];法音;2000年10期
3 圣辉;中国佛教代表团基调发言[J];法音;2001年11期
4 刘兴邦;《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的文化诠释[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学诚;中国佛教代表团和平祈祷文疏[J];法音;2002年11期
6 觉灯;新世纪中国佛教的历史使命——兼论佛教团体的地位与自身建设[J];法音;2003年12期
7 方立天;论中国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J];伦理学研究;2003年04期
8 段迎春;;中国佛教伦理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3年01期
9 方立天;中国佛教伦理的社会意义[J];伦理学研究;2004年01期
10 埃斯特·比奇 ,邓恬宁;评《二十世纪中国佛教》[J];法音;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方立天;;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四龙;;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方立天;;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4 陈枫;;论中国佛教中的修善功德观[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5 方立天;;佛教:科学之友[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6 张建新;周险峰;;中国佛教德育思想探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魏德东;;当代中国佛教的保守与开放[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傅润三;;《漫谈寺院文化——游览寺庙指南》简介[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毛立军;满怀信心规划中国佛教更加美好的未来[N];人民政协报;2013年
2 张广艳;自律与自觉:中国佛教探讨自身公众形象[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徐萍;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通史”[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温金玉;继承与创新:不断调整发展的中国佛教[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记者 黄凯 实习生 葛峗峗;“中国佛教名山聚首狼山”活动开幕[N];南通日报;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何建明;现代中国佛教对慈善观念的重视[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记者 邱凌;本市9件文物将在中国佛教精品展中亮相[N];朝阳日报;2009年
8 ;创作学术精品 推动文化传承[N];光明日报;2011年
9 王军;中国佛教历史文化浅议[N];中国旅游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蓝希峰;张风雷委员:重视和推进佛教教育的正规化[N];中国民族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琳;中国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罗同兵;太虚对中国佛教现代化道路的抉择[D];四川大学;2002年
3 贲利;现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何子文;菩萨公民:佛教僧人的社会身份及其近代转变[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秀峰;近代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永佳;梁武帝对中国佛教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施保国;中国佛教的人文关怀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7年
4 于川;中国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6年
5 常馨悦;近代中国佛教与科学关系论争评述[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明;中国佛教孝道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3年
7 刘忠于;中国佛教孝道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张振有;华北沦陷期间的佛教同愿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晶莹;魏晋南北朝的中国佛教及其佛像雕塑艺术[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磊;当代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发展[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5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70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