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历史上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18-04-19 01:24

  本文选题:藏传佛教寺院 + 空间分布 ; 参考:《宗教学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提要: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历史空间分布的变化是反映该教时空扩散历程的重要视窗和载体。本文通过对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分布演进状况的历史梳理,揭示寺院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机制,从而为藏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性把握寻求更优化的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3世纪中叶前,该区藏传佛教寺院数量少且在散点分布中呈金沙江中游一带、得荣——康定一线相对集聚;其后至清末,寺院数量激增70余倍且在面状扩散中形成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这四大河谷密集分布带。这一历史空间格局的变迁深受藏传佛教传播所面临的政治生境、传播地域的地理条件、区位条件、人口分布及宗教扩散方式的影响。
[Abstract]:Pang Pang PangAnd become one of the hotspots in religious geography,The change of historical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an important window and carrier to reflect the process of space-time diffusion.Through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ibetan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the contiguous region of Yunnan, Tibet and Sichua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onasteries, thus seeking a more optimized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local control of th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the Tibetan areas.The study shows that before the middle of the 13th century, the number of Tibetan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this area was small and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Jinsha River, and the first line of Delong Kangding wa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nd then to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The number of monasteries ha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70 times and formed the dense distribution zones of Nu, Lancang, Jinsha and Yalong rivers.The change of this historical spatial pattern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faced by the spread of Tibetan Buddhism,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location condition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way of religious diffusion.
【作者单位】: 昆明学院旅游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科研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横断山民族走廊族际文化交往空间拓展机理研究”(41461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藏区寺院与乡村聚落共生形态演化机制研究”(41361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9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顺庆;;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在藏彝走廊北部地区的时空分布与特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范召全;;藏传佛教在康区传播与发展历史三段论[J];西藏研究;2013年01期

3 王开队;;试论历史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在康区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J];宗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4 王开队;;试论15至18世纪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扩展——以寺院为中心[J];中国藏学;2010年04期

5 朱普选;;青海明代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朱普选;;元代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才吾加甫;;藏传佛教在新疆卫拉特蒙古的传播及发展[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贾学锋;藏传佛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与发展[J];西藏研究;2003年02期

9 文忠祥;藏传佛教在民和土族地区的传播与文化整合[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10 唐景福;藏传佛教在土族和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萍;周智生;;历史上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J];宗教学研究;2017年02期

2 王丽萍;周智生;;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教派地域分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03期

3 柳雪;;2006-2015年国内佛教历史地理研究综述[J];池州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4 徐长菊;蔡秀清;;互助土族藏传佛教信仰现状研究——基于对互助佑宁寺与信众之间互动关系的观察[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5 安惠娟;;信仰与教育:裕固族的藏传佛教教育的人类学解读[J];河西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6 张海娟;杨富学;;论裕固族藏传佛教信仰的形成[J];中国藏学;2016年03期

7 参看加;;百年青海藏传佛教研究[J];青藏高原论坛;2016年03期

8 黄博;;改宗格鲁:元明之际西藏古格王国政教关系的演进[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9 王默;;青海土族民间信仰分层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10 江永巴松;;浅谈拔绒噶举派和囊谦王室之间的政教结合[J];青藏高原论坛;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召全;;毛泽东治藏思想理论研究——从民族与宗教视角分析[J];西藏研究;2011年03期

2 范召全;陈昌文;;国民政府时期西康地区宗教样态二十年(1928-1948)变迁研究——兼论国民政府宗教政策和西康早期现代化[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4期

3 郎维伟;张晓红;郎臻;;1955~1960年四川康区民主改革与社会结构变迁[J];西藏研究;2009年01期

4 李绍明;;四川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历史回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1期

5 冯智;理塘寺早期政教史初探[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5年01期

6 林俊华;淹没在藏文化汪洋中的康北霍尔部落[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韩官却加;佛教在藏区的复兴与青海丹斗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史金波;西夏的藏传佛教[J];中国藏学;2002年01期

9 彼德·史卫国,才旺南加;清代白利土司顿月多吉小传[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根旺;麦·辛饶桑布与昌都绛巴林寺[J];西藏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勇;浅析甘孜藏区藏传佛教寺院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张敏;康建国;;从衣单口粮制度看清代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的兴衰[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郝旭东;;引导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健康发展[J];中国宗教;2011年10期

4 陈潘;;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5 朱普选;山与藏传佛教寺院建筑[J];青海民族研究;1997年04期

6 ;马尔康藏传佛教寺院——大藏寺[J];四川统一战线;2002年05期

7 尕藏加;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J];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03期

8 华热·才华加;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特点及现代性启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次旦扎西,次仁;略述藏传佛教寺院组织制度[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5年04期

10 黄安辉;;藏传佛教寺院僧侣茶俗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吉思;;蒙古族地区佛教发展的特点及基本趋向[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马淑珍;全州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及“五好五优”平安寺院创建工作检查验收结束[N];祁连山报;2008年

2 记者 王朝霞;全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长效机制推进会召开[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0年

3 尼于鹏云;青海海南州向藏传佛教寺院赠送《海南藏文报》[N];中华新闻报;2008年

4 记者文毛却;我州召开藏传佛教寺院“三项教育”活动动员大会[N];海南报;2009年

5 姜辰蓉;诵经声中,藏传佛教寺院现代化气息渐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丹正加 中共卓尼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树立和谐理念 展示人文关怀[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2年

7 普华才让;省委调研组来我州调研寺院管理工作[N];果洛报;2013年

8 姜辰蓉;现代化气息渐入藏传佛教寺院[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何寿增 娜木嘎;卓尼将寺院建设和僧人社保纳入社会公共化服务范围[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0年

10 祁重泰;风格独特的藏传佛教寺院[N];兰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莉霞;核心—边缘:甘南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双进;甘肃藏传佛教寺院管理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胡芮;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模式的现代转型[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鲁茸玉滇;云南藏区藏传佛教寺院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马佳;清代北京藏传佛教寺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5 邹志伟;藏传佛教寺院僧侣制度与藏区生态环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索南才让;乡村藏传佛教寺院在现代社会变革中的困境及其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此里品初;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个案分析[D];云南大学;2014年

8 魏毅;藏传佛教寺院地域性组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周泽加;大都市中的藏传佛教寺院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70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770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4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