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神圣情感”与“绝对依赖”——论施莱尔马赫与奥托宗教思想路向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8-05-02 16:46

  本文选题:宗教本质 + 自然主义 ; 参考:《宗教学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一般认为,鲁道夫·奥托延续了由施莱尔马赫所开创的反思宗教本质的传统。实际上,在施莱尔马赫与奥托有关宗教本质的描述之间却存在着重大差异。奥托反对宗教的自然主义描述,认为它构成了对宗教真理性诉求的威胁。而施莱尔马赫通过否定上帝在经验世界中的"给予",以及在自然秩序中超自然的干预,明确把奥托所谓"神圣经验"排除出去。在施莱尔马赫看来,宗教如同任何自然现象一样适合进行自然主义的描述和研究。
[Abstract]:Rudolph Otto is believed to have continued the tradition of reflection on the nature of religion created by Schleimacher. In fac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chlermach and Otto's description of the nature of religion. Otto opposed religious naturalism as a threat to religious truth. By denying God's "giving" in the experiential world and supernatural intervention in the natural order, Schlermach explicitly excluded Otto's so-called "divine experience". In Schlermach's view, religion, like any natural phenomenon, is suitable for naturalistic description and study.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12&ZD1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施莱尔马赫宗教自我意识理论研究”(11CZJ011)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中的自我意识理论与情感学说研究”(HUST:2010AW01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昌舒;;自然与自由——论慧能之自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韩国茹;;非超越的宗教性——安乐哲古典儒学宗教性思想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8期

3 罗玲;;日本佛教的实用主义色彩及其成因[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周勇;宗教本质之我见[J];四川统一战线;1995年05期

5 高新民;宗教本质新解[J];学术论坛;2004年01期

6 周勇;宗教本质之我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7 陈杰;西方思想史上关于宗教本质论述的几个阶段[J];宗教学研究;2003年03期

8 吴兴玉;孙怀兰;;试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关于宗教本质的理论[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7期

9 杨旭;;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本质的看法[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10 刘启东;社会主义视野中的宗教问题评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吕大吉;;关于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问题的思考[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2 权自然;;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信息文献研究[A];高校信息文献开发与利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第6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彭立群;;关于宗教本质的再思考——从“自然”和“自由”的角度看[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王芳恒;;开放精神与理性思考的结晶——评吕大吉先生的《宗教学通论新编》[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5 杨桂萍;;幽明与会归——回族学者马德新论伊斯兰教的复生及后世思想[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方立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孙浩然;道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中国民族报;2006年

3 费多益;2005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回顾[N];光明日报;2006年

4 陈星桥;将佛教的文化性和宗教性有机统一起来[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张增一;美国的创世论与进化论之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古希腊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下)[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7 中山大学教授 王建新;风水只是一种文化现象[N];南方日报;2010年

8 方立天;佛教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一)[N];太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迅;爱之上帝与生命之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尚新建;美国世俗化的宗教与威廉·詹姆斯的彻底经验主义[D];北京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虾娇;费尔巴哈宗教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与当代价值探索[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年

3 梁容;宗教与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答小群;康德道德宗教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5 罗艳婷;从“鸦片说”的既有研究看马克思宗教观解读的历史变迁[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梅雪松;智慧的指引—华严宇宙观与现代宇宙学[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4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34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c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