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教的生命健康生态伦理
本文选题:道教文化 + 生命健康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摘要】:道教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在西方也有较高的认同度。道教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方面累积了大量有价值的东西。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理念上,道教强调"守道"、"守一"、"法自然";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规范上道教"贵生"、"恶杀";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文化形式上,表现丰富,且多有引导。现时代深入挖掘道家优秀文化,对民族文化振兴与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Abstract]:Taoism deeply rooted in the national culture soil, has been widely spread, in the West also has a high degree of identity. Taoism has accumulated a great deal of valuable things in the aspect of ecological ethics of life and health. I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ethics of life and health, Taoism emphasizes "keeping the Tao", "observing one" and "observing nature"; on the standard of ecological ethics of life health, Taoism "expensive students" and "evil kill"; in the form of ecological ethics of life and health, it is rich in performance and has more guidance. Excavating Taoist outstanding culture deeply in the present era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rejuven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power.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分类号】:B9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卿希泰;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J];中国道教;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鲍新山,张其凡;北宋名臣谢泌生平及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4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刘忠;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徐惠;;论道家文艺观对宋徽宗书画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周春兰;兰国庆;;道教与士大夫的人生哲学[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肖群忠;;论传统社会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德安;;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教育与现代科学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永明;;敦煌占卜与道教初探——以P.2859《五兆要诀略》、《逆利占》为核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赤银忠;;南阳汉画中的内丹修仙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立;;汉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艺术组合构图意义再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小磊;鞠辉;;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三幅画像的考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践;;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10 王彤江;;隋唐五代诸家气法的理论基础初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连波;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王明博;多元与边缘[D];兰州大学;2011年
9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6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任绪来;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黄色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莉莉;齐鲁奇士东方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恩君;;为弘扬道教文化而努力——记开学典礼[J];中国道教;1993年03期
2 赵克诚;;传历史之风韵 承文化之精髓 苍溪积极构建中国西武当山道教文化[J];四川统一战线;2008年03期
3 宫明礼;;威海市道协举办首届迎中秋道教文化演艺会[J];中国道教;2008年05期
4 余信昌;;道教文化初探——对道教的产生、思想体系和基本信仰的一些认识[J];中国道教;1990年01期
5 黄信阳;访新加坡有感[J];中国道教;1993年01期
6 濮阳康京;高淳县收集到一批清代道教神像画[J];中国道教;1993年01期
7 柔弱;龙虎山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J];中国道教;1994年04期
8 黄海德;中华文化 两岸同根──参加台湾海峡两岸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J];中华文化论坛;1995年01期
9 陈光照;;崂山的道教文化[J];风景名胜;1996年10期
10 林植汉;;闻一多与道教文化(上)[J];湖北电大学刊;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守诚;;试论道教自然观的现代价值[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张应超;;新世纪中发扬光大道教文化的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李刚;;二十一世纪道教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盖建民;;从道教生命哲学看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5 马冬青;;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道教文化——在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上的致词[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陈娟英;;道教文化与玉皇信仰[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7 李刚;;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8 胡孚琛;;道教内丹学的西传和科学解释[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张振国;;当代道教科仪与教义的互相印证[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蒋步荣;;武夷山道教文化[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赖晓莉 陈蕙茹;8月 蓉城论“道”[N];成都日报;2006年
2 记者 吴丽;我市将举办两岸三地纪念吕祖诞辰道教文化周[N];运城日报;2006年
3 毛公强邋宋娜;“崂山论道”将探究道教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章彤 实习生 姜婉冰;民俗?迷信?我们为何难以辨别[N];江苏科技报;2010年
5 孙崇然;大基山与道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黄冬 王渡生;道教文化在成都: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7 本报记者 肖成菊;五雷山举办首届“道教文化节”[N];张家界日报;2007年
8 黎敏;登松峰山 悟道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杨立志;武当山道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记者 何晓蓉 赖晓莉 实习记者 侯利强;第二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隆重开幕[N];成都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广义;《太平经》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刘延刚;陈撄宁与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D];四川大学;2005年
3 吕有云;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胡锐;道教宫观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霍克功;李西月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陈晨;岭南黄大仙信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昶;张宇初道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培军;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初探[D];山西大学;2004年
2 曾蔚;和谐生态,从心开始[D];复旦大学;2009年
3 相树权;当代生态危机的神学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屈丙之;汉唐巴蜀道教文化地理学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梁丽芳;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西林;鄂西清太坪镇道教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张香凤;龙虎山道教文化与旅游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学雁;齐云山太素宫真武造像相关历史问题推论[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何亮亮;试析宗教对技术的积极作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10 徐敏;中国近代道教文化论略(1840-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42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4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