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文学角度看宋代佛教史书中的灵异故事
本文选题:叙事学 + 《宋高僧传》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摘要】:考察赞宁的《宋高僧传》,惠洪的《林间录》等佛教史书中对禅宗五祖弘忍身世的不同叙述方式,可以发现佛教史书叙事文学的本质属性。从叙事学角度看,惠洪的一些著作是佛教史书从"实录"到"虚构"的跨越,这一尝试在佛教传说的接受史来看,其叙事策略相当成功。同时,从叙事学角度切入对佛教史书中存在的大量灵异故事也可作出新的阐释和评价。
[Abstract]:The essence of narrative literature of Buddhist historical books, such as Zen Ning's Biography of the High Monks of Song Dynasty, Huihong's Lin Jian Records, and so on, is investig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ology, some of Huihong's works are the leapfrogging of Buddhist historical books from "record" to "fiction", which is a successful narrative strategy in the history of acceptance of Buddhist legend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ology, we can make a new 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spiritual stories in Buddhist history book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分类号】:B949;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3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4 林冬晴;余慧;;盘龙山与汉、藏佛教的普贤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周方珠;论翻译与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秦川;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李永贤;;论廖燕“愤气说”的内涵及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庆利;;问解“李R既四烟狻薄嫖觥端浪⒗健返囊帐醢旅豙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柳立言;;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3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党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毗沙门天王信仰[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6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郑瑞侠;;《楚辞·渔父》形象演变与解析[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霍巍;;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以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画像石刻为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胡范铸;;钱锺书中西文化交流思想论略[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8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常桂红;苏轼尚“谐”诗歌的审美取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冯霞;辛弃疾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平;;道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贡献及地位[J];现代哲学;2008年03期
2 金维诺;敦煌壁画中的中国佛教故事[J];美术研究;1958年01期
3 宋源;从秦始皇囚禁佛教徒谈起——学习儒法斗争史札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年03期
4 方立天,华方田,徐绍强;古代浙江籍佛教学者与中国文化[J];浙江学刊;1988年03期
5 邹西礼,袁书会;中国佛教史上之关中[J];法音;1998年12期
6 李静;佛教初传入华的几种说法[J];佛教文化;2005年05期
7 刘威;裴勇;;季羡林盛赞世界佛教论坛[J];中国宗教;2006年06期
8 继东;中日禅学研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李嗣承;;人能弘道,道藉人弘——评黄夏年《中外佛教人物论》[J];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02期
10 杨廷福;;中国佛教律宗源流(续)[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学勇;;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季羡林;;佛教传入龟兹和焉耆的道路和时间[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韩毅;;《北宋传法院及其译经制度》出版[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楚草;;江陵古代僧人[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牛致功;;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A];唐史论丛(第七辑)[C];1998年
6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季羡林;;鸠摩罗什时代及其前后龟兹和焉耆两地的佛教信仰[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8 季羡林;;贺词[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贾应逸;;克孜尔第114窟探析[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10 伊斯拉菲尔·玉苏甫;;回鹘文文献二种[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史涌涛;纵论大同在中国佛教史地位[N];大同日报;2010年
2 宗教所 杨曾文;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写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叶皓;南京:中国佛教史上的学术中心[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俞学明;元代佛教研究的扛鼎之作[N];光明日报;2005年
5 胡遂;佛教“涅i盟牡隆庇肽铣迨玔N];光明日报;2006年
6 温金玉;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钟祺 潘少婷 姚惠怡;循春去倾听春天的故事[N];东莞日报;2008年
8 杨树荣;汲取积极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N];云南政协报;2007年
9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肇庆旅游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黄柏权;珠江文化的哲圣——六祖惠能[N];广东科技报;2007年
10 高建中;佛教典籍《嘉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自力;释惠洪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金建锋;释赞宁《宋高僧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文斌;一心与圆教[D];苏州大学;2008年
4 高慎涛;北宋诗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丹;《大乘大义章》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何宗旺;蒋维乔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志远;论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国佛教表现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史文;禅观影像论[D];复旦大学;2006年
9 程曦;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萍;论宋诗僧惠洪的诗学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范昕;诗僧惠洪诗歌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杨凤;叙事学原理在体育赛事电视转播中的运用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4 邓黎;虚幻创造真实[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仝晓静;叙事学视阈下的中国古诗英译批评[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钦佩彦;北宋僧人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晶晶;叙事学理论视野下《佛洛斯河磨坊》中的人物观与情节模式阐释[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建伟;释惠洪诗歌风格论[D];浙江大学;2007年
9 肖露莹;[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欣;电视辩论节目的叙事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75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7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