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俺答汗与蒙藏民族文化变迁与认同——一个民族文化“引入”的个案

发布时间:2018-05-14 05:09

  本文选题:俺答汗 + 蒙古族 ; 参考:《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一个民族可以在接触其他群体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或阐释自身的文化传统。自阔端开始,藏传佛教传入蒙古贵族阶层,随着元朝的覆灭而渐渐衰落。16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第二次传入蒙古地区,俺答汗无疑是重要的"引入人"。经二百余年的传播与发展达到鼎盛,藏传佛教深入到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之中,并成为蒙古族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家园。藏传佛教也成为蒙藏民族间相互认同的纽带和标帜。
[Abstract]:A nation can constantly create or interpret its own cultural traditions in contact with other groups. From the broad-end, Tibetan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Mongolian aristocracy. With the fall of Yuan Dynasty, Tibetan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into Mongolia for the second tim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6th century. After more than 200 years of spread and development, Tibetan Buddhism went deep into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fields of Mongolian society, and became the Mongolian life attitude, mode of thinking, values and spiritual home. Tibetan Buddhism has also become a tie and symbol of mutual recognition between Mongolian and Tibetan people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分类号】:B946.6;C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学丽;刘仲康;;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蒙古族藏传佛教信仰状况调查[J];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2 陆军;;改革开放后新疆藏传佛教的恢复——以精河县托林旦达盖村蒙古族为个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唐吉思,杨·斯琴;谈蒙古族佛教绘画及法舞、法乐艺术的审美[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川;;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6期

5 姚学丽;刘仲康;;牧区蒙古族藏传佛教情感状况调查研究——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张付新;阿勒坦汗信仰藏传佛教的原因[J];西藏研究;2005年02期

7 海日;;论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J];学理论;2009年12期

8 李丽;浅析西海蒙古与藏传佛教的关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9 蒲文成;藏传佛教进步人士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积极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10 李国平;王璐;;藏传佛光辉映下的卫拉特蒙古民间精神空间[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才让;;当代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及发展特征[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2 宝贵贞;;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的特点[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3 邓传力;边普;;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宝贵贞;;蒙古族与基督教——历史与现状[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5 蒲文成;;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变迁[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亚莎;;藏传佛教“佛鹏”源流考——青藏高原Khyung图形的演变脉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郎维伟;;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觉姆现状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郎维伟;;试论康藏文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纪念任乃强先生而作[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9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班班多杰;;为道、为学、为器——简论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班班多杰 孙悟湖;藏传佛教对藏、蒙古等民族文化生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2年

2 滕磊;草原上的美岱召:城寺合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钟志祥;草原名寺多[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辉;一场智慧的较量[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6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7 记者 苏琳;第四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活动在京举行[N];经济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银发;佛学院里书声琅琅[N];云南日报;2009年

9 ;古老的藏传佛教音乐[N];音乐周报;2004年

10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宝贵贞;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朱普选;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包哈斯;蒙古族和满族神话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刀吉仁青;藏传佛教文献中的佛性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白玛措;莲花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斯塔;本体、方法、境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哈斯其木格;藏传佛教在内蒙古乌审旗地区的传播与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2 吉仁尼格;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世俗化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权平;青海海西州蒙古族村落宗教信仰现状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4 高琳;藏传佛教在新疆的兴起和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5 乌云;近代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衰落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彩虹;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藏传佛教历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娜日苏;近十年基督新教在内蒙古蒙古族中的传播[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黄治国;论藏传佛教对元代文化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陆启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曹英;藏传佛教对藏民族习惯法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86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86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1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