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古代鱼图像的信仰内涵与表现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4 08:28

  本文选题:鱼图像 + 信仰内涵 ; 参考:《山东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鱼”是我国绘画表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题材之一。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庙地沟类型的彩陶中,就已经发现有涂画在陶器表面的鱼图像。商代甲骨文中象形的“鱼”字,已作为相对固定成熟的字符使用;商周青铜器上还保留有族徽性质的鱼纹。秦汉至隋唐鱼图像作为“灵物”或“神物”在帛画、画像石、画像砖、绘画、漆器、玉器等艺术形态中也有大量表现。宋元至明清,鱼图像不断走向世俗化,在民间年画、剪纸、陶瓷、服饰等艺术品中作为寓意富足有余的吉祥图像被大量的表现出来。本文通过对鱼图像历史演变中形态变化的解读,将“图腾崇拜”、“灵异信仰”以及“富足祥瑞”三个时间段落的鱼图像进行了系统有序的梳理研究。文章在写作时注重鱼图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结点性变化,同时在每个阶段通过信仰内涵的阐释以及具体图像衍变的分析,力图展现出鱼图像从图腾崇拜到祈求灵异保护再到祥瑞民俗信仰的全过程。而在鱼图像表现题材逐步拓宽的过程当中,其信仰内涵不断走向民间世俗化,最终以自然写实的表现手法寓意出人们对吉祥喜庆的美好愿望。也显现出鱼类对于人类物质以及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双重意义。
[Abstract]:Fish is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longest-lasting subjects in Chinese painting. In the Banpo type of Yangshao culture of the Neolithic age, the Miaogou type of painted pottery, a fish image pain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ottery has been found. The pictographic word "fish" in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of the Shang Dynasty has been used as a relatively fixed and mature character. Fish images from 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re also shown in silk painting, stone relief, brick painting, lacquer ware, jade ware and so on. From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o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image of fish is becoming secularized, and it has been shown in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of art, such as folk New year paintings, paper-cut, ceramics, clothing and other works of art, which symbolize abundant and abundant auspicious images.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fish images,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d orderly study on the fish images which fall in three periods: totem worship, spiritual belief and abundance and auspiciousness. This pap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nodal changes of fish imag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belief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specific images at each stage. This paper tries to show the whole process of fish image from totem worship to praying for spiritual protection to Xiangrui folk belief. And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lly widening the subject matter of fish image, its faith intension goes to the folk secularization, and finally, the natural realistic expression means people's good wish for auspicious and happy celebration. It also shows the dual significance of fish to huma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33;J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岚;;图像的思维解析[J];美苑;2007年06期

2 尹德辉;;跨学科视角下的图像研究[J];美术研究;2011年01期

3 陈琦;;转向还是回归?——图像与人类文明[J];天府新论;2011年04期

4 郑二利;;米歇尔的“图像转向”理论解析[J];文艺研究;2012年01期

5 田丽;;《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学考证与解析[J];大众文艺;2014年14期

6 广曜;图像的危机及其挑战者——白廷图像学的意义[J];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7 刘亚璋;理学的兴起与“树”的图像研究[J];美术及设计版;2003年03期

8 张丽娜;音乐图像学的历史价值[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常宁生;艺术史的图像学方法及其运用[J];世界美术;2004年01期

10 曹意强;可见之不可见性——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与误区[J];新美术;200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倩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神话图像阐释: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薛倩;图像学为理解当代文化提供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张弓;形象史学:从图像中发现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孙江萍;属于这个时代的图像[N];华夏时报;2002年

5 陈汉泽;《图像证史》他人的记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杨小民;韩丛耀和他的《图像》[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杨向荣;文学与图像关系的学理思考[N];文艺报;2010年

8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胡正强;图像视域下的中国近代新闻史长卷[N];北京日报;2012年

9 文韬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图像阐释的符号神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赵宪章 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向学理深层挺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付玉竹;新中国宣传画中农民图像的形塑与功用(1949-1976)[D];上海大学;2015年

2 沈克;理性的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段钢;图像,,一种经济哲学分析的向度[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4 汪田明;中国龙的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沈其旺;中国连环画叙事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尹泓;飞天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7 罗洁;陶渊明图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朱天;蒙福之女—从《受胎告知》看圣母绘画形像的演变[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明辉;中原地区汉代建筑图像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金萍;北疆天山牧区岩画的图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娜;从眼睛到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万鸣;图像的言语[D];湖北美术学院;2014年

5 苏渝;《读者》封面的图像传播学研究(1981-2013)[D];南京大学;2014年

6 唐云;高校动画创新教育中“图像”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梁汐;《点石斋画报》图像演进与叙事范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8 马林叶;图像证史[D];重庆大学;2015年

9 刘一霖;向隆昌公寓学习—隆昌公寓自发建造秩序的后现代图像学解读[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10 袁安奇;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转译[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887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887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c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