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1911年后美国传教士对孙中山之态度

发布时间:2018-05-19 17:22

  本文选题:美国传教士 + 孙中山 ; 参考:《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辛亥革命成功之初,美国在华传教士因这场革命的领袖孙中山之基督徒身份而对其大加推崇,甚至将其视为君士坦丁大帝,期冀借其影响力使异教的中国人皈依耶稣基督。更有传教士预测,中国不仅会成为一个共和国家,还有可能成为一个基督宗教国家。然而,1913年3月之后,随着几起重大政治事件的相继发生,尤其是孙中山决意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之后,美国在华传教士发现,孙中山及其追随者太过激进,充满民族主义色彩;其不顾大局发动之讨袁内战,不仅因动乱再起而危及基督福音之在华传播,而且有悖基督宗教之核心精神。故此,孙中山被传教士们视为中国和平的潜在破坏者、"不名誉"的人,其所作所为更被认为对中国的传教事业构成严重威胁,最终,美国传教士与孙中山分道扬镳。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11 Revolution, American missionaries in China praised Sun Zhongshan for his Christian status, and even regarded it as Constantine the Great, hoping to convert pagan Chinese to Jesus Christ through its influence. More missionaries predicted that China would become not only a republic, but also a Christian state. However, after March 1913, with several major political events taking place, especially after Sun Zhongshan decided to challenge Yuan Shikai's "second Revolution," American missionaries in China found that Sun Zhongshan and his followers were too radical. The Yuan Civil War, which was launched regardless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not only jeopardized the spread of the gospel of Christ in China, but also went against the core spirit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Therefore, Sun Zhongshan was regarded by missionaries as a potential saboteur of peace in China and a "disreputable" man whose actions were regarded as a serious threat to China's missionary cause. Finally, American missionaries parted ways with Sun Zhongshan.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督教与近代中美关系研究”(批准号:12BZJ0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信仰自觉与民族自觉——基督徒与晚清革命研究”(批准号:12YJA77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9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莉莉;;19世纪美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女性形象[J];文史杂志;2007年04期

2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9年01期

3 王翔;美国传教士笔下的海南──《棕榈之岛──海南概览》评介[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高黎平;晚清翻译机构与在华美国传教士[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林金水;;评《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州社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王春娟;;近代来华美国传教士及其中国观[J];黑龙江史志;2009年18期

7 沈弘;;天城记忆——美国传教士费佩德镜头下的清末民初的杭州[J];浙江档案;2011年07期

8 梁碧莹;;美国传教士与美国对华政策[J];广西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9 杨生茂;展阅尘封著作 应对时世话题——序《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J];历史教学;1996年08期

10 林芸;早期美国传教士在澳门的活动[J];学术研究;199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何丙仲;;1841~1860年美国归正教会在闽南地区的活动述评——读《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2 高黎平;;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黎平;;晚近教科书与在华美国传教士的翻译活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傅晓微;“文化入超”与文化输出[N];文艺报;2005年

2 李闽春;浅谈我国医院发展史[N];医药经济报;2000年

3 孙迪鹏;多元乃繁荣之奥秘[N];联合时报;2011年

4 王建平;美国传教士用镜头记录下了东乡族[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峻岭;从《刮痧》和《庭院里的女人》说起[N];文艺报;2001年

6 顾农;麦高温论中国人的面子观念[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才俊;美国传教士与19世纪的中美外交关系(1830-1899)[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华;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美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韩丽红;美国传教士在晚清中美关系中的角色研究(1830-1860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乔原杰;美国传教士在朝鲜的地位与政治活动(1884-1905)[D];吉林大学;2012年

4 余居道;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与东方主义化的中国形象:世界体系中的意识形态霸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明瑜;论鸡公山避暑地的形成及影响(1902~1937)[D];河南大学;2008年

6 赵海涛;美国在烟台的传教事业[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10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910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a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