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佛寺地理分布研究
本文选题:西夏佛寺 + 地理分布 ; 参考:《五台山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西夏境内多佛寺,佛寺地理分布成点状,以点连线,线孤不成面。点状的佛寺分布,是当时此地政治、经济、交通、历史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体现。通过佛寺的地理分布及建造,可以直观凸显西夏佛教的地域差异性和基础层次性,并对西夏的综合国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Abstract]:Xixia more Buddhist temple, Buddhist templ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into a point, to point line into a solitary line. The dot-shaped distribution of Buddhist temples wa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political, economic, transportation,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 Through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Buddhist templ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basic levels of Xixia Buddhism can be intuitively highlighted, and there is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Xixia.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B947;K2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杜建录;论西夏的人口[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刘玉权;;西夏时期的瓜、沙二州[J];丝绸之路;2011年18期
3 史念海;河西与敦煌(下篇)[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广宏;;禹生西羌广柔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程立中;邢尉群;;曹操故里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卜宪群;刘晓满;;垓下位置研究评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潘江艳;;南北朝文学相互影响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张兴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粮食的水运与仓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9 蔡定益;肖绚;;景德镇瓷业崛起的茶文化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10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一——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四龙;;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杨富学;陈爱峰;;西夏印度佛教关系考[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7 崔红芬;;略论西夏的原始宗教与佛教的关系[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炳应;;西夏人对活字印刷术的杰出贡献[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9 李华瑞;;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10 陈爱峰;杨富学;;西夏与辽金间的佛教关系[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硕;唐僧取经图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伟;清代福州府列女群体角色管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丽娟;从《全唐诗》中看唐代桑蚕丝绸业的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鲍顾瑜;日本遣明使与中日观音信仰[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孙一敏;9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林文飞;盛唐时期假日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阎文儒;;莫高窟的创建与藏经洞的开凿及其封闭[J];文物;198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新;林丽;;世界穆斯林人口的民族构成和分布[J];人文地理;1988年02期
2 何业恒;试论金丝猴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4期
3 龚胜生;中国宋代以前矿泉的地理分布及其开发利用[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年04期
4 莫立民;;唐代文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及成因[J];中州学刊;2006年05期
5 钱建状;;南渡词人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新态势[J];文学遗产;2006年06期
6 王文光;龚卿;;大理国的乌蛮[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何先柱;;历代安徽名人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02期
8 谭清宣;;清代土家族地区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及成因[J];教育评论;2008年05期
9 王文胜;;非语言因素与吴语处州方言的分布和演变[J];语言科学;2009年06期
10 袁志成;;晚清民国词社的地理分布、成因及影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家军;;草莓属植物的分类与地理分布[A];第四届全国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肖宁年;何丽平;;南美斑潜蝇在云南的地理分布[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辉;赵文阁;;黑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亚平;;中国能源农业发展的环境效益的定量评价和地理分布格局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于慧;赵南先;;甘蔗亚族的地理分布[A];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罗正荣;蔡礼鸿;;中国柿及其研究近况[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张同林;余波;;披碱草属的地理分布及其在“三江源”区草地恢复中的作用[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季恒青;冯绍全;何亚明;李秀安;刘南;朱兵;银涛;杜江;;重庆市蚊虫种类及其地理分布调查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10 张玉霞;曾志峰;赵继艳;;中国鳄蜥地理分布及种群数量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天舒;我国男性进化地理分布图谱绘出[N];健康报;2010年
2 记者 庄初阳 通讯员 吴虹;松阳西屏镇“联村调解”化矛盾为和谐[N];丽水日报;2010年
3 滕卉荣;域外县的人口[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4 黄滨(作者系历史学博士,自治区党委《当代广西》杂志社副编审、副研究员);“无东不成市”的历史考察(六)[N];广西日报;2004年
5 文岳;文学所课题“秦汉文学地理及文人流布”即将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记者 葛志强;北京植物种质资源调查要完成10项工作[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王露;中国给世界经济一个发展的未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张红;“嗅碳”带来的思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钟强;2006年喷气公务机交付将创新高[N];中国航空报;2006年
10 马波;植物学家基本摸清云南珍稀濒危植物家底[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志红;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海水;宿主植物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共生功能、地理分布及多样性[D];浙江大学;2013年
3 常朝阳;中国锦鸡儿属植物分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4 田桂泉;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苔藓植物区系与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李大志;以现代分析技术为基础的贝类毒素地理分布、季节变化及致毒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刘铁志;内蒙古白粉菌分类及区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徐杰;鄂尔多斯及其毗邻地区生物结皮层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及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姜锡东;科学技术资源的转化过程与地理分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新伟;猕猴桃属植物分类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07年
10 谢瑾;中国古代箜篌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翔宇;中国香椿属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赵大鹏;中国广义蓼属(Polygonum s.lat.)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建兴;中国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与地理分布[D];东北大学;2005年
4 刘虹;波兰小麦(Triticum poloicu L.)种子贮藏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5 马强;中国海蓝子鱼科Family Siganidae分类和动物地理学特点[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6 廖银霞;广西长足虻科分类研究与地理分布概况(双翅目:长足虻科)[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巧兵;中国猫蛛科蜘蛛分类学研究(蛛形纲:蜘蛛目)[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闫龙;木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9 曹铭昌;基于广义模型和分类回归树的中国常见树种地理分布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10 郭秀云;新中国开国将帅人才地理分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85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98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