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人基督宗教:圈层扩展、社团构建及功能定位
本文选题:东南亚基督教 + 华人基督教 ; 参考:《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05期
【摘要】:由于交流互动的历史更为悠久、参与更为广泛、影响更为深入,因此血缘宗亲及宗教信徒正成为一国公共外交战略体系中颇具特色的跨国社会资本。相对于本土宗教、传统宗教及其他外来宗教,基督宗教在东南亚华人族群中的传播尤为迅速,已成为影响力与日俱增的跨民族宗教和跨文化宗教代表。华人基督宗教社团在积极推进信仰沟通、族群认同、社会凝聚和共同发展的同时,还依托中国-东盟公共外交网络与中国本土民间团体进行跨境互动。我国应将华人基督宗教视为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当中的特殊资源,以期夯实中国-东盟公共外交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
[Abstract]:Because the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is longer, the participation is more extensive, and the influence is more profound, the kinship and religious followers are becoming the transnational social capital in the strategic system of a country's public diplomacy. Compared with the native religion, traditional religion and other foreign religions, the Christian religion has spread rapidly among the Chinese ethnic groups in Southeast Asia, and has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of inter-ethnic and cross-cultural religions with increasing influence. Chinese Christian religious communities actively promote faith communication, ethnic identity, social cohes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but also rely on the China-ASEAN public diplomacy network to conduct cross-border interaction with local Chinese civil society. China should regard the Chinese Christian religion as the special resource in the current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social public opinion found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public diplomacy.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青年项目“东南亚华人基督教社团的发展转型及对新时期中国-东盟公共外交的影响探究”(16CZJ013)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2016年开放性重点项目“2015年后发展议程与中国-东盟发展合作研究”(CWZ2016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卓新平;中国基督宗教的现代意义[J];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01期
2 薛磊;“基督宗教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04期
3 段琦;二十一世纪基督宗教发展趋势初探[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1期
4 段琦;21世纪基督宗教的发展趋势[J];中国宗教;2001年03期
5 方永,杨乐强;“基督宗教与当今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1年09期
6 杨乐强,方永;走进对话与宽容的时代——“基督宗教与当今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6期
7 樊志辉;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历史互动之探析[J];学习与探索;2002年03期
8 卓新平;中国基督宗教的现代意义[J];中国宗教;2002年02期
9 罗锐;基督宗教在华传播策略初探——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03期
10 刘元仁;基督宗教与中华文化[J];中国天主教;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明;;中国基督宗教如何面向新世纪[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2 徐龙飞;;教父时代和中世纪的基督宗教哲学问题转型探源[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声柏;;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及其研究——以2009年之前的中文文献为中心[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美秀;;基督宗教的社会伦理资源[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一辑[C];2004年
5 赖品超;;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佛教对现代科学及基督宗教的回应[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褚潇白;;社会反常与文化应激中的艺术创作——试析北平辅仁大学基督宗教图像本土化尝试(1930-1949)[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7 孙艳燕;;由基层教会透视当代英国基督宗教的世俗化[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8 黄佳;;决疑论和经权说比较研究[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9 陈建明;;平等之爱与差等之爱[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10 许列民;;从Exegesis到Hermeneutics——基督宗教诠释理论的螺旋式发展[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晓峰;“基督宗教社会学说及社会责任”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杨华明;“中国基督宗教研究进展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香港中联办协调部副部长 李平晔;佛教、基督宗教对生命本质和社会参与的比较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记者 赵学义;第四届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学术讨论会在京举办[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宗科;“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研究室主任 谭立铸;基督宗教中的末世意识[N];人民政协报;2012年
7 卓新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处境中的基督宗教[N];中国民族报;2013年
8 刘清平;论宗教普爱与宗教仇恨的深度悖论[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孙艳燕;“基督宗教与公共价值”学术研讨会举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陈进国;相遇还是相知:基督宗教与中国民间信仰的对话[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忠锋;基督宗教传播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2年
2 梁恒豪;荣格的基督宗教心理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昱萌;基督宗教神秘主义视角下“至善”和个体道德关系的建立[D];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
2 姚朝华;现代欧美基督宗教的发展及对社会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3 红云;试论清末民国时期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基督宗教[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玮;论基督宗教与西方民主发展的渊源[D];山西大学;2009年
5 乌兰其其格;试论清末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基督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孙家宝;思孟儒学与基督宗教“人论”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江;基督宗教“宽恕观”对现代社会伦理的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林海萍;关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内蒙古地区基督宗教传播史若干问题的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东e,
本文编号:1999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99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