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传教目的下的美育操作透视——“石门坎现象”的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6 00:28

  本文选题:石门坎现象 + 基督教 ; 参考:《人民论坛》2013年26期


【摘要】:文章从美学与美育的角度对"石门坎现象"进行解析,发现英国传教士将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审美化、艺术化,以"先美育,后布道","先办学,后传教"等方式于艺术和审美活动中传播基督教,使宗教在浑然不觉间植入石门坎苗民的情感,进入苗民的生活。"石门坎现象"实为西方传教士传教目的下的一次美育操作。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aesthetics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imenkan phenomenon", and finds that the British missionaries aesthetically appreciate the media and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use "aesthetic education first, then sermon", and "run a school first." The post-preaching "spread Christianity in art and aesthetic activities, so that religion could imbue without notice the emotion of the Shimenkan Miao people and enter the life of the Miao people." The Shimenkan phenomenon is actually an aesthetic education oper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preaching by western missionaries.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石门坎现象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BSH015
【分类号】:B9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伟光;启蒙运动与基督教文化传统[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肖四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与基督教文化的连续性[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摩罗;;原罪意识与忏悔意识的起源及宗教学分析[J];中国文化;2007年02期

4 熊洁;;论道德金律之文化内涵——道德金律在基督教文化传统中的意义[J];理论界;2008年04期

5 杨剑龙;;冲突与接受: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家族观念[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徐鸿琳;;试论基督教文化在西欧中世纪大学发展中积极作用[J];青年文学家;2009年23期

7 赵志;梁家贵;;对基督教在华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贾志月;;美国华人基督教研究综述[J];八桂侨刊;2008年01期

9 周庆;项玉兰;;冲突与促进:十九世纪时基督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及其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0 刘建军;;后现代语境下基督教文化形态的基本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敏宗;;从一篇书评想到的[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2 陈治国;;基督教女性主义的生态之思:立论逻辑、多重意义与内在困境[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曹圣洁;;以史为鉴 办好中国教会——在“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发言[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晓鸿;;西方神学思想中的非神学因素对中国教会的影响——兼论近代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海涛;;乡村基督教的社会文化功能解析——以对华北平原的村落调查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6 周益民;;图像志的隐喻、象征与基督教艺术[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林;;从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看科学与宗教的辩证关系[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成有;;关于宗教内涵的界定与宗教的民族性问题[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树人;;后现代话语和视野下的宗教问题——读《宗教》(德里达、瓦蒂莫编,杜小真译)[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卓新平;;基督教信仰与中西文化[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旭东 贾蕾;巴金与基督教[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英】 沃德 译 汪咏梅;宗教的改变与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游冠辉;基督教文化书籍的中国之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马月兰;基督教国家人名地名的宗教印记[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李林;文明的交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齐晓东;跨宗教的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刘建军;圣经文学研究的新收获[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海客;基督教何时传入中国[N];文汇报;2000年

9 吕小飞;基督教研究与科学发展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乐峰;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督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剑龙;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恩瑜;当代中国城市基督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曹月如;云南怒江傈僳族基督教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李瑞虹;萝斯玛丽·雷德福·鲁塞尔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6 赵杰;两种生命的学问[D];山东大学;2006年

7 林佩璇;《圣经》典故研究:价值与缺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迅;爱之上帝与生命之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谢明;当代中国基督教传播方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殷秀峰;基督教与西南信教少数民族的法律文化(1840-1949)[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玲;基督教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2 张敏;开封基督教文化传播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周水春;巷子里的基督教[D];兰州大学;2009年

4 李永斌;论基督教的产生[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美英;论基督教对近代西方国家外交的影响[D];燕山大学;2008年

6 王世佳;基督教传统与西方法治[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7 徐万达;从本地化到再地化[D];云南大学;2012年

8 胡泊;从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对比看中国民主进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黎明;传统宗教的现代回响[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晓敏;冲突与会通[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24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024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6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