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无情有无佛性——论佛性论在南禅思想中的地位变化

发布时间:2018-06-17 22:38

  本文选题:南宗禅 + 无情 ; 参考:《宗教学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本文试图藉南禅内部有关无情有无佛性的争执,探察佛性论在南禅禅法思想中的地位变化。顺洪州宗和石头宗以下,南禅为了彻底地遣执荡相,达到孤迥特立、透脱自在的境地,用般若慧剑对准了与佛相关的一系列概念,这类概念已属多余。南禅对于佛性的真正见解是:无需佛性,不论有无。因此,我们不能对无情有性加以执着,它更多地是禅师勘验学僧的一个话头,是"空拳诳小儿"式的戏说。
[Abstract]: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the position change of the Buddhist doctrine in the Zen Buddhism thought in the southern Zen, by the disagreement of the inexorable and unbuddhist nature inside the South Zen. Yu's real view of the Buddha's nature is that there is no need for Buddha nature, no matter whether or not. Therefore, we can not be persistent in the merciless sex. It is more of the head of the Buddhist monk's exploration monk. It is a "empty fist lying children" style.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基金】:海南大学青年基金(qnjj127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叔迦;无情有佛性[J];佛教文化;1999年04期

2 岑雪苇;"无情有性"与自然美的本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潘桂明;论唐代宗派佛教的有情无情之争[J];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4期

4 陈坚;;“无情有性”与“无情说法”:中国佛教山林化的佛学依据[J];文史哲;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邦志;;吐蕃宗论的和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李昌舒;名教与自然问题的解决及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雷素娟;;解脱与远离——论佛教对杨键诗歌创作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姚卫群;佛教的“涅i谩惫勰頪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钟仕伦;;“人是精神物”与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张强;;佛学研究中的“宗教”与“哲学”——以《肇论》为例[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7 魏文婧;颜学金;;文与质不等于当今的直译与意译[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8 齐艳艳;;“金人”形象浅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9 霍进凤;;天台湛然真如缘起论之评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王莹;;佛教与中国文化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闫爱宾;;钱弘O觥⒑捍芙逃氡嬗∷鞑糩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贾晋华;;古典禅与人间佛教[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富学;王书庆;;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4 李兆健;;慧然独悟 昭然共明——禅学与中医心理治疗浅谈[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楠楠;;朱士行——汉地第一位开创中西文化交流的僧人[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6 郭美星;;试论“玄佛合流”的历史进程及其当代意义[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师敏;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6 稂荻;无尽的现象圆融[D];吉林大学;2011年

7 葛英颖;汉地佛教服饰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马海燕;为霖道霈禅师禅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丽娜;牛头禅佛性论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业峰;宗密“和会”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鲁海军;志磐<佛祖统纪>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建军;《注维摩诘所说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李永斌;悟光法师密教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徐兰;元代河南佛教[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伟然;;都市佛教的当代转型[J];佛教文化;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琦;日本天台宗“般若心经塔”在天台建成揭幕[J];东南文化;1990年06期

2 王燕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释[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3 雷建金,罗仁忠;内江般若寺与丈雪禅师[J];四川文物;1995年01期

4 ;《心经》英译[J];佛教文化;2004年06期

5 叶恭绰;;碛砂延圣院小志[J];考古;1936年01期

6 邢东风;中国佛教南宗禅的无法之法[J];哲学研究;1991年06期

7 陈远宁;解析《心经》下[J];船山学刊;1996年02期

8 尚国衡;读此诗,见碧空澄明[J];佛教文化;1997年04期

9 马福星;心的启迪[J];现代养生;1999年11期

10 哈斯朝鲁;长春般若寺与澍培法师[J];法音;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荃;;从《五灯会元》看禅之本义——兼及禅·儒学与茶[A];禅茶:历史与现实[C];2009年

2 张新民;;般若智慧与禅道治疗学[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3 张建新;周险峰;;中国佛教德育思想探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淑娟;宋广文;张建新;;佛教的般若思想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启示[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褚俊杰;;敦煌古藏文本《般若心经》研究——同藏文大藏经本、梵文本和汉文本的语词比较[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6 张培锋;;体大思深,取精用弘——读孙昌武先生《禅思与诗情》(增订本)[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7 臧寿源;;悟禅说偈读大休《十九偈》[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释妙日;;东土五祖及南能北秀的禅修方法[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如青;;经黄名《小品》一纸千明星——论南北朝医家陈延之及其《小品方》[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郑孝禄;;序《方广寺志》感赋(排律)[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方般若推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信息构建平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李刚;为什么是东方般若?[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3 吴杨;画里般若[N];美术报;2006年

4 肖童;短信客服 渐成保险新宠[N];中国保险报;2003年

5 以明;清凉胜境般若名山[N];中国邮政报;2005年

6 马继东;佛教文物行情走高,国人投资渐趋理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记者  朱永华 实习生 王方晖;金石刻成佛家经典[N];湖南日报;2006年

8 周永亮;正确决断三部曲[N];中国证券报;2009年

9 李刚;金融信息化,,移动要先行[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薛城 通讯员 凌光汉;打造大佛龙井王国[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鸿蛟;11至14世纪夏鲁寺般若佛母殿绘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3 阮氏清润;六祖慧能禅学与越南陈仁宗竹林禅派[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丁文慧;佛教性空思想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文杰;早期汉译佛典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0年

6 牟成娟;回鹘佛教功德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7 李志军;疏离与圆融[D];武汉大学;2011年

8 韩小荆;《可洪音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7年

9 金刚;《瑜伽师地论》思想的目的论特征[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10 吴~|R[;七寺本《玄a梢

本文编号:2032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032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b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