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凶为吉:环境史视野下的古代喜鹊形象再探讨
本文选题:喜鹊 + 凶兆 ; 参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唐以前,喜鹊的主要意向是凶兆,这是时人的主流观念。这一观念发端于汉魏之际的黄河中游流域,此后也由北方传到了南方。唐代,喜鹊的形象发生了巨大反转,由凶兆转变为吉兆,这一转变对后世影响深远。促使这种转变的动因,如果从环境史的视角加以解答的话,便是喜鹊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喜鹊的好恶。
[Abstract]:Before Tang Dynasty, magpie's main intention is omen, this is the mainstream idea of people of the time. This idea origina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Han and Wei dynasties, and then spread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magpie's image has undergone a huge reversal, from omen to auspicious, this change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 If the reasons for this change are expl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the forest resources on which magpies depend for survival have changed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of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which directly affected the likes and dislikes of magpie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B10067)
【分类号】:B99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葛兆光;慈乌与寒鸦[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03期
2 聂济冬;鹊噪吉祥文化的解读[J];民俗研究;2003年03期
3 张得祖;我国民俗中的鸟文化琐谈[J];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02期
4 李炳海;从鹊巢到鹊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喜鹊形象[J];求索;1990年02期
5 刘瑞明;喜鹊民俗纵横谈[J];寻根;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志亮;《诗经》鸟意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妙法;;《淮南子》的“自然无为”说及其后现代意义——兼与任继愈、李泽厚两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张道升;;羿射日的三重证据及解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王国良;;从清静无为到奋发进取——《淮南子》思想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4 阚绪良;;《后汉纪》校读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吕斌;;支遁生平事迹及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张连伟;;古代寒号虫考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7 尉利工;;《孟子》由子学到经学的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曹小云;;东晋汉译佛经词汇与语文词典的编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王轶;;古代史传“虚构”说辨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高晓荣;;新时期大陆学界《淮南子》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灄梅;;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与《子羔》篇性质小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2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怡;;说}m[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邵磊;;《瘗鹤铭》的时代与书人考证[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李其忠;樊尊峰;;老庄无为论及其对中医养生观影响的探析[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健;;曹丕“文气”说的理论意义及价值[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9 鄂崇荣;;崇拜与恐惧——河湟地区多民族信仰猫鬼神的宗教人类学分析[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10 章管炜;;《左传》杜注“既葬释服,谅暻终制”论及其成因解析[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安琳;基于人文精神对墨子音乐思想的重新认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美华;;《诗经》中“鸟”的文化意蕴[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刘毓庆;关于《诗经·关雎》篇的雎鸠喻意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姚立江;鸱,
本文编号:2080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08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