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汉晋神仙信仰的现象学诠释

发布时间:2018-07-08 09:31

  本文选题:神仙信仰 + 现象学 ; 参考:《四川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摘要】:汉魏晋乃道教开端的时代。道教之为道教的诸构成要素,尤其是作为其核心或根本的“神仙信仰”,在此开端的几百年间酝酿、奠基、建构、定向和成形。《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抱朴子内篇》及其《神仙传》等等这些所谓的“早期道教经典”,实质上乃是道教作为一种独特宗教信仰生存方式在开端自身、成形自身的历史演历过程中的生存一聚集性的“路标”。 在这些路标的引导下,,本文力图更源始地去“重新开始这个开端”,也就是在“朝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境域的伸缩之中,让这些作为道教神仙信仰之开端的路标,真正在“存在”的深度上重新给予自身,重新吐露自身。
[Abstract]:The period of the beginning of Taoism in the Han,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Taoism as the main elements of Taoism, especially as its core or the fundamental "fairy belief", was brewing, lay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ng, orienting and forming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e so-called "early Taoist classics", and so on, are essentially the "road signs" of the survival of the Taoism as a unique way of living in the beginning of its own religious belief and forming its own historical calendar.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e signposts, this article tries to start the beginning of the beginning, that is, in the expansion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field of "towards the thing itself", the road sign that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belief of the Taoist immortals, is truly regiven to itself in the depth of "existence", and to rereveal itself.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道教神仙信仰与山水画[J];美术观察;2011年08期

2 华有杰;;功能翻译理论中主体和主体间性的现象学考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3 张宇;;现代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J];世纪桥;2011年13期

4 孙友欣;;水与月的哲思——《前赤壁赋》的现象学解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谢达;侯吉明;;具象表现绘画在中国[J];艺术.生活;2007年05期

6 辛宇杰;;浅评胡塞尔的语言现象学[J];才智;2011年18期

7 殷之声;;罗曼·茵格尔顿的音乐美学及情感品格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8 韩久海;;对当代艺术哲学的批判[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年06期

9 傅新毅;;何谓“唯识”?——从现象学的视角看“vij泺apti”(识)的定位[J];中国哲学史;2011年03期

10 陈巍;;交互心灵观与具身认知科学的现象学始基[J];科技导报;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牟春;解建峰;;分殊世界,共同关切——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对话的广阔视野[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张廷国;;现象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余平;;神仙观念与神仙信仰的现象学思考[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廷国;;重建“自然的形而上学”——试论现象学的自然观[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晓璐;彭运石;;现象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丁耘;;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悦笛;;美与日常生活:一种现象学关联[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琳;;主体间性视角中的翻译主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伍麟;;现象学对理论心理学的贡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成中英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陈菁霞;对现象学发展过程的新思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现象学与我们的时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子余;时光留下的最为精要东西[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倪梁康 中山大学哲学系;空间构造的现象学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 王平 综合编译;美国后现象学之路及其最新拓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李为学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德里达与现象学:论“死亡”的语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兰友利 陈焰;“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N];美术报;2002年

8 同济大学哲学系 陈家琪;超越日常度日的时间经验何以可能?(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向国宇;筑与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朱小蔓 其东;教育现象学:走向教师的教育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光;生死超越与人间关怀[D];四川大学;2002年

2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剑涛;我群与他群中的自我与他人[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尧均;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栾林;胡塞尔后期发生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7 余慧元;一种“纯粹”的经验如何可能?—胡塞尔现象学经验问题的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9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张文安;周秦两汉神仙信仰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英;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及其现象学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灯;海德格尔“转向”时期关于神的思考[D];北京大学;2007年

3 向修玉;当代西方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论纲[D];厦门大学;2007年

4 林栋梁;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石碧球;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陶国山;现象学与罗曼·英伽登美学[D];苏州大学;2005年

7 邵艳梅;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杨卉;以身体为主体的现象世界[D];吉林大学;2007年

9 徐金;影像:存在的视觉隐喻[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顾炯;从内在时间意识到发生现象学——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一条进路[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06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06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5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