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神话学——以对《山海经》的认知转变为中心
本文选题:胡适 + 整理国故运动 ; 参考:《民族艺术》2013年03期
【摘要】:"整理国故运动"提倡用"评判的态度"、"平等的眼光"、"比较的研究"的态度来看待传统文献,使得像《山海经》等曾被视为"不雅驯"而遭冷落的古籍被纳入新的学术研究视野内,并被早期神话研究者视为探讨古史神话最重要的资料之一,对早期中国神话学研究的展开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Abstract]:The Movement for the collation of National Heritage advocates using an attitude of "judgment", "an equal vision"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to view traditional literature. Such ancient books, such as the Shanhai Classic, which were once regarded as "indecent" and neglected, were brought into the new academic field of vision, and were regarded by early mythologists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exploring ancient mythology. It played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 in early China.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9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建宪;精神还乡的引魂之幡——20世纪中国神话学回眸[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刘锡诚;;顾颉刚与“古史辨”神话学——纪念《古史辨》出版80周年[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罗志田;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4 常金仓;中国神话学的基本问题:神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神话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连山;;从“小说家言”到“神话之渊府”——中国现代神话学对《山海经》经典地位的塑造[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强;;人格的黄帝与神格的黄帝[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陈丽琴;;顾颉刚与茅盾神话研究之比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苏明;中国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创作的“趣味”趋向[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赵启鹏;;文化神秘主义的审美参与——论中国文化神秘主义传统在新时期战争小说中的现代回归[J];东岳论丛;2008年03期
5 吴妍;;神话叙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王平原;;“绝地天通”考论[J];法律文化研究;2007年00期
7 汪楠;;中国神话早期研究的资料搜集与理论译介[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1期
8 常金仓;;两种神话学思想的碰撞——关于《山海经》等问题答朱仙林同志[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02期
9 邱阳;;从《文心雕龙》看刘勰的神话观——以“文之枢纽”及《史传》篇为中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曹毓生;曹聚仁散文理论批评初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文;;建立西部知识产权保护律师协作网络的构想[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若淮;台湾文社及其《台湾文艺丛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汪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神话学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晁天义;先秦道德与道德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启鹏;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中的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毕旭玲;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传说研究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滕翠钦;被忽略的繁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伟;深层呼唤与别样的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雁勇;《真灵位业图》神仙源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黎;宋元时期泉州地区海神信仰的变迁[D];华侨大学;2011年
4 黄绍坚;神话-愿型批评理论之应用:以唐代小说与中国古代人鬼神仙观为例[D];厦门大学;2001年
5 徐茜;整理国故: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平原;回望故园,从《山海经》看“绝地天通”的法史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王霄云;战国时期的淫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川;《山海经》神话记录系统性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玉兰;鲁迅神话研究刍议[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10 阮礼军;论《史记》对民间文学资料的吸收和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芳;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J];管子学刊;2000年01期
2 卫崇文;中国神话研究误区探因[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3 罗志田;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J];近代史研究;2000年03期
4 罗志田;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0年06期
5 罗志田;前恭后倨:胡适与北伐期间国民党的“党化政治”[J];近代史研究;1997年04期
6 罗志田;“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J];近代史研究;1998年01期
7 陈连山;;走出西方神话的阴影——论中国神话学界使用西方现代神话概念的成就与局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罗志田;林纾的认同危机与民初的新旧之争[J];历史研究;1995年05期
9 罗志田;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五四时期对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J];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10 罗志田;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J];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存奎;;再造与复古的辩难:整理国故与文化复古之关系的历史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陈来;;启蒙批判与学术研究的双重变奏——整理国故运动中的胡适[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梁丽;;胡适与我国早期的古籍索引编制[J];兰台世界;2009年17期
4 白宪娟;;胡适的《诗经》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李群;;从整理国故看胡适与日本汉学[J];江淮论坛;2008年04期
6 文振庭;胡适《尝试集》重议[J];江汉论坛;1979年03期
7 杨天石;读鲁迅致胡适佚札[J];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12期
8 周玉和;“九一八”事变后胡适对日主张中的战与和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9 雷颐;殊途同归:胡适与张君劢的历史命运[J];近代史研究;1994年03期
10 张家钊;胡适文艺思想剖析[J];天府新论;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建民;;重史求实、新旧兼容的学术原则与治学方法——从钱钟书对胡适和周作人的批评及对文言与白话的评说谈起[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柳芳;;胡适和民国时期的大学体制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海晏;;杜威的历史方法及胡适对它的诠释与应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黄书光;;试析胡适“文学革命”对国语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鸿祥;;《王道诗话》若干相关史实之辨正[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6 姜建;;瞿秋白、鲁迅与胡适的一次交锋[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丕洋;;评胡适的真理观[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国荣;;胡适与文学革命[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9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道德;;胡适的科学方法简析[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明远;胡适的经济生活[N];南方周末;2004年
2 陈平原;“大家”与“全集”[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伍立杨;两本胡适传[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4 余岸竹;胡适先生掠影[N];团结报;2000年
5 ;湖北省出版《胡适与<自由中国>》[N];湖北日报;2004年
6 谢泳;大树凋零[N];华夏时报;2002年
7 张树伟;“我比胡适还理解胡适!”[N];中国邮政报;2003年
8 杜德机;胡适与钱锺书[N];东方早报;2010年
9 风石堰;自由与容忍之间的胡适[N];文学报;2004年
10 李国涛;重寻历史的真相[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雯鹤;《山海经》专名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杨国良;输出与输入[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岩;重读胡适[D];山东大学;2005年
5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7 周璇;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曹建坤;1945-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与自由主义势力的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从“人”的解放看鲁迅与胡适的内在精神联系[D];河北大学;2003年
2 刘恩贤;胡适的中国文学观[D];青岛大学;2004年
3 李霞玲;胡适的科学文化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5 唐亚军;胡适人权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谢江平;胡适实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7 顾小燕;翻译家胡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余敏;胡适思想矛盾的表现与解读[D];湘潭大学;2004年
9 胡琴娥;胡适实验主义方法再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10 赵卫东;胡适白话文学理论的现代语言学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15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1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