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视域下的藏族文化象征符号
[Abstract]:The Tibetan ancestors living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their production, life and religious practice, have created cultural symbols with various forms and rich connotations. These cultural symbols originated from the founding of primitive benzene religion, developed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flourished in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and the surrounding ethnic groups, and gradually became the sustenance of religious belief and restrained social behavior of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Expressing aesthetic interest and reflecting the carrier of national temperament.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西藏民族学院校内课题青年学人培育项目“西藏符号文化与西藏社会建设”(项目编号:13myQP0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研究”(项目编号:11JZD0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玲辉;;略论文化学视域下的藏族传统体育[J];中国藏学;2011年01期
2 赵艳茹;;罪的自省与救赎——评短篇小说《放生羊》和《阿米日嘎》[J];当代文坛;2009年05期
3 张德明;;藏汉文化交融的精神指证——阿来诗歌论[J];当代文坛;2012年04期
4 马宁;;甘南舟曲藏族“朝水节”习俗的人类学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范义付;;穿云裂帛 荡气回肠——李娜《青藏高原》的演唱评析[J];黄河之声;2007年08期
6 陈建华;;复仇还是宽容,这是一个问题——《喜玛拉雅王子》对《哈姆雷特》的互文与颠覆[J];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7 陈进林;;探析藏传佛教的人文关怀意识及其社会影响[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8 周婕;;《喜马拉雅王子》对《哈姆雷特》的再现与解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6期
9 李晓峰;王殊懿;范明娟;韩福娜;;论《尘埃落定》的空寂观[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葛晓莉;;西藏传统文化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与藏传佛教之关系及其流变[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高亚斌;藏族当代汉语诗歌:本土经验的现代表达[D];兰州大学;2011年
3 侯奕斌;科级公务员胜任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王存河;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D];兰州大学;2008年
5 王力;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马宁;藏汉结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7 郭耀华;宁玛派大圆满法见地与修行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切吉卓玛;藏族传统婚姻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西藏法院民事调解现状、成因及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洁;藏族传统家具装饰艺术及风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侯姗姗;主流媒体构建的政治景观[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包桂英;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思想体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陈玲;文化适应中的西藏双语教育[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6 沈欣;对藏式宗教建筑细部艺术的研究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欣荣;摩诃衍那禅思想的特点及其在西藏的传播[D];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
8 马俊红;试析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中观思想[D];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
9 万全勇;宗喀巴“缘起自性空”思想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10 徐东明;宗喀巴中观哲学思想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附伟娜;;从《雅歌》中的爱情谈起——文化传统中玫瑰形象浅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2 杨朴;;论阿Q转败为胜的心理法术——《阿Q正传》的重新解读[J];文艺争鸣;2007年11期
3 白文昌;;《告别马焦拉》的象征与启示[J];俄罗斯文艺;2010年01期
4 李明生;;文学:一种象征形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5 张琪亚;论民间巫术信仰的符号象征[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6 陈武;;符号学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装饰;2006年04期
7 彭力晖;;象征手法在中西美术中的应用及其文化性[J];美术向导;2006年06期
8 李慧;;“刘三姐”作为象征符号的演变与重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梁海燕;;论唐诗中的“牧童”意象[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敏;;《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诗化风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铁民;;理性思维的象征寓意——谈传统节日习俗象征符号[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吴凤玲;;旅游业中象征资源的使用[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卓新平;;关于中国宗教现状及其发展的一些思考[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4 纳日碧力戈;;21世纪:实践的社会文化人类学[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彭牧;袁博;;作为表演的视觉艺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A];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2004年
6 周显宝;;皖南巫风古傩与仪式的象征意义[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天锡;;晋江华侨有关习俗浅析[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8 徐学;;吴真人信仰的文化功能初探[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9 宋红岭;;“身体”何谓——身体美学理论探讨之一[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钟海澄;;闽南部分岁时习俗在印尼侨居地的传播[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昱;贝纳德·毕沃:法国文化节目的“象征符号”[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张丽红;环形龙构型的符号意义[N];吉林日报;2006年
3 翟永明;只要资本和艺术同时存在[N];南方周末;2010年
4 张斌璐;欲望与理性的永恒角力[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 黄涛;回归月饼文化的本义[N];文汇报;2007年
6 陈泳超;大槐树:凝聚力的民间符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 黄涛;重建中秋的浪漫与狂欢[N];文汇报;2007年
8 吴凤玲;象征人类学的形成及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李tD;郑州是座“烩面城”[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李睿R肌≌虐,
本文编号:2118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1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