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时期藏传佛教文化地位的变迁及其原因
[Abstract]:After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into Tibetan area, the cultural concept of equality and harmony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theory of causality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Buddhism, which was recognized and promoted by the rulers and the rulers. In its development, it also ascended the political stage and cultural dominant position of Tibetan society by virtue of its cultural superiority. The cultural status of Tibetan Buddhism has changed during the socialist perio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asic reasons of its cultural status change, which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this change.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传佛教的社会构成及其发展态势”(项目编号:12JJD730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毅;;宋代西藏的地震灾害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藏学;2008年03期
2 刘志扬;;西藏农民在就医行为选择上的文化观念[J];开放时代;2006年04期
3 德拉才旦;;藏族绘画艺术源流述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大罗桑朗杰,华宣积;藏族史前文化中的几何图形[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3年01期
5 次旺;从吐蕃墓葬的动物殉葬习俗探吐蕃王朝时期的畜牧业[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3年01期
6 周德仓;吐蕃时期的信息传播媒介[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4年02期
7 更堆;;试论西藏建筑史上陶质饰件的使用及其历史分期问题[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6年02期
8 佘静芳;;西藏古代兵器的制作与武艺发展[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范春文;王琼;;藏族传统数字文化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索朗;;藏族传统数学初探[J];西藏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芳芳;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窦鹏辉;清代西藏农牧业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贾中;藏式建筑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王一丁;拉萨老城区城市空间与居住建筑类型初探[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5 索朗;汉藏数学翻译初探[D];西藏大学;2009年
6 王艳;西藏高校科研发展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一心;;热贡藏传佛教艺术摭谈[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平措卓玛;;藏传佛教的传承制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于小成;吴承敏;;藏传佛教与民族团结——从承德外八庙的建筑看它的历史作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才吾加甫;;元明时期的新疆藏传佛教[J];西域研究;2007年03期
5 才让;;藏传佛教慈悲伦理与生态保护[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6 本刊评论员;;活佛转世岂能随心所欲?[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8年01期
7 吕虹;;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副会长的发言[J];法音;2010年02期
9 刘明阳;;试论活佛转世制度中的客观性因素[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9期
10 刘积顺;;广惠寺的沧桑历史[J];中国土族;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传力;边普;;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亚莎;;藏传佛教“佛鹏”源流考——青藏高原Khyung图形的演变脉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郎维伟;;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觉姆现状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郎维伟;;试论康藏文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纪念任乃强先生而作[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班班多杰;;为道、为学、为器——简论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7 才让;;当代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及发展特征[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8 沈桂萍;;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9 康春英;;藏传佛教中的爱国主义情愫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10 孙悟湖;;元代藏传佛教向蒙族地区传播及其与蒙古萨满教的内在紧张[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2 记者 苏琳;第四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活动在京举行[N];经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辉;一场智慧的较量[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李银发;佛学院里书声琅琅[N];云南日报;2009年
6 班班多杰 孙悟湖;藏传佛教对藏、蒙古等民族文化生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2年
7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尼玛潘多;发挥藏传佛教的积极作用[N];西藏日报;2008年
9 记者 吴艳 通讯员 张飞;第四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仪式在京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魏武;11名学僧获授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庆扎西;藏传佛教后弘之下路弘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刀吉仁青;藏传佛教文献中的佛性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白玛措;莲花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8 段晶晶;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仁尼格;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世俗化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琳;藏传佛教在新疆的兴起和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3 曹英;藏传佛教对藏民族习惯法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陆启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德却卓玛;试论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严永孝;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7 次仁旺旦;浅论佛教身心保健法[D];西藏大学;2009年
8 万玛才旦;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军涛;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10 昃冬;藏传佛教在藏区旅游中的影响及其与藏区旅游和谐关系的构建[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19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1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