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千岁宝掌和尚行化考

发布时间:2018-07-24 10:00
【摘要】:宝掌和尚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神僧之一,传说他活了一千零七十二岁,作为一名印度僧人,他游历了大量中国佛教圣地。宝掌的传说宋代才出现,其行迹虽不经,但他却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融合了中印两种文化特征的僧侣的代表,他也代表了宋之后中国人心中印度僧侣的形象及中国禅僧该有的风范。他同时也是在印度佛教逐渐衰微的背景下,中国佛教彻底走向独立与自信的表征。
[Abstract]:Baomhang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Buddhist monks in Chinese history. It is said that he lived to be 1072 years old. As an Indian monk, he traveled a lot of Buddhist holy places in China. The legend of Baozhang only appeared in the Song Dynasty. Although it did not exist, he w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nks who had been invented by the Chinese to combine the two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and India. He also represents the image of Indian monks and the style of Chinese Zen monks after the Song Dynas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radual decline of Indian Buddhism, Chinese Buddhism is a symbol of independence and self-confidenc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B9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段玉明;;唐宋大慈寺与成都社会[J];宗教学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标;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可为世界“金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汤华泉;;唐代诗人与宣城关系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华华;;人间佛教视阈中的“生产化”与“学术化”——巨赞佛教改革思想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阚绪良;《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新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郑韬;;中唐文人士大夫对洪州宗的接受——以白居易、权德舆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潇潇;;蕴藉心灵的山水家园——郭祥正山水情结的际遇秉性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马华阳;;宋代的植棉和棉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10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捷;张昕;;世界文化遗产地匠作研究——五台山佛寺匠作概说[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谭中;;中华文明“表现之秘”从何而来? “CHINDIA/中印大同”开发中国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历史运作[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袁心澜;;屈原《涉江》地名争议之我见[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运中;;杨吴、南唐政区地理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5 宋馥香;;祝穆《方舆胜览》的著述旨趣及其编纂特点[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姜剑云;王岩峻;;谢灵运对涅i梅鹦缘娜鲜队胧拇醋鱗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7 樊宝英;;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西厢记》文本的深层文化分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郭晶晶;;本草丹心济苍生——读爱斐儿的散文诗集《非处方用药》[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7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丽娜;牛头禅佛性论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姚会涛;《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波;接受视野中的黄庭坚词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童恩正;;试谈古代四川与东南亚文明的关系[J];文物;198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常维;;峨眉和尚的三件宝[J];法音;1987年04期

2 王雪梅;;“历代祖师与峨眉山佛教”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3期

3 万方;;佛教名山巡礼——峨眉山[J];书屋;2011年02期

4 天上的路在脚下;天上的路在脚下[J];思维与智慧;2005年05期

5 张靖人;张静;;《简帖和尚》成文于金代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强金国;;吴s牎⑽鈚樉滤枷氤跆絒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7 崔峰;;宋代译经中梵语翻译人才的培养[J];五台山研究;2009年03期

8 汤留生;月下峨眉山[J];人民公安;2001年17期

9 许德贵;;陈毅同志与峨眉山茶[J];农业考古;1991年04期

10 肖遥;;《政治常识》教学参考资料[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四龙;;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常海;;中国佛教密教与日本真言宗[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3 魏德东;;当代中国佛教的保守与开放[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方立天;;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袁冰;石东平;;试论宋代运气学说对方剂学的影响[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曲如意;孙文钟;;试析宋代史料笔记中医药学资料的研究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尚虎珊;;宋代体育文化勃兴引出的启示[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成有;;中国佛教哲学的系统诠释——方立天先生《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简介[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10 杨文新;;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述评[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凯 实习生 葛峗峗;“中国佛教名山聚首狼山”活动开幕[N];南通日报;2007年

2 伯祥邋本报记者 孙雁鸣;问茶峨眉山 雪芽弥足珍[N];乐山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赵凌;有人骂我是“假和尚”[N];南方周末;2007年

4 杨娜;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携手朝圣之旅文化节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孙闻浪;第一个西洋和尚在华的曲折轶事[N];中国档案报;2003年

6 白正梅;念佛不忘救国[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学诚;中国佛教的文化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3年

8 姜永育邋本报记者 宋开文;峨眉佛光之谜[N];四川日报;2007年

9 边歆;SOA到旅游风景区“一游”[N];网络世界;2007年

10 ;创作学术精品 推动文化传承[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同兵;太虚对中国佛教现代化道路的抉择[D];四川大学;2002年

2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刘缙;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彭肜;中国佛教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6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7 陈战峰;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西北大学;2005年

8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袁牧;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王永会;中国佛教僧团发展及其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雨容;宋代日记体游记文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韬;宋代木版画中的民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马刚;宋代山水画空间形式分析[D];清华大学;2007年

4 莫军苗;宋代批评视野中的柳宗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丛迪;宋代书院教学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D];河北大学;2005年

7 刘慧;宋代两浙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王治华;宋代儿科文献学术成就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9 苗玉勤;试论宋代妇女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D];郑州大学;2005年

10 付海妮;宋代后妃临朝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41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41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a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