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佛经文学视野中的唐宋诗学——评《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

发布时间:2018-07-28 17:37
【摘要】:正经典是宗教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宗教经典往往兼具宗教性和文学性,既是特定的宗教文化载体,又是异彩纷呈的丰富文学宝藏。随着佛经被汉译后涌入中土,儒、道、释渐成中国传统文化之三大支柱,其经典遂为文人士子所重视和喜爱,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正如鲁迅所言:"晋宋以来的名流,每一个人总有三种小玩意,一是《论语》和《孝经》,二是《老子》,三是《维摩诘经》,不但采做谈资,并且常常做一点注解。"1唐宋时期,三教融合成为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文人士
[Abstract]:Positive scripture is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of religion. Religious classics are both religious and literary, which is not only a special carrier of religious culture, but also a rich and colorful literary treasure. With Buddhist scriptures being translated into China, Buddhism,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gradually became the three pillar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ir classics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spiritual food for the literati, and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spiritual food for people. As Lu Xun put it, "celebrities since the Jin and Song dynasties," Everyone has three gadgets, one i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ook of filial piety, the other is Laozi, and the third is the Vimokirti Sutra, which is not only used for conversation, but also often annotated. "(1)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relig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deology and cultur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22;B9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卫英;;宝贝兵器与明清小说人物形象塑造[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杨全红;;《法句经序》学习补课[J];英语研究;2009年04期

3 刘卫英;;清代求雨禳灾叙事的伦理意蕴与民俗信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李小荣;;禅宗语录与唐传奇——以《离魂记》、《柳毅传》为中心[J];东南学术;2014年02期

5 王丽娜;;汉传佛教偈颂类型蠡测[J];佛学研究;2013年00期

6 王立;;火光引路母题的佛经文学来源[J];南亚研究;2011年02期

7 赵纪彬;陈洪;;略论《百喻经》之四字格[J];名作欣赏;2012年05期

8 袁一丹;;动机的修辞:周作人“落水”前夕的打油诗[J];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01期

9 赵纪彬;;《百喻经》所集故事来源考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阳清;;古小说“释氏辅教之书”叙事范式探究[J];兰州学刊;201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鸿亮;佛经叙事文学与唐代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惠卿;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阳兴;咒语、图象与法术[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危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金溪;北朝文化对南朝文化的接纳与反馈[D];北京大学;2012年

8 王红;汉译佛经叙事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王丽娜;偈与颂:以中古时期汉译佛典为中心[D];南开大学;2012年

10 王永丹;佛教传播对唐传奇小说通俗化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晓霞;祖冲之《述异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朱思敏;唐代文言小说佛教题材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4 孟萌;唐代寓言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颖;唐代小说中的女妖形象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6 王光容;两晋南朝佛教小说故事类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何清清;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本生因缘文学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张春红;《拾遗记》考论[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9 李琳;《妙法莲华经》的空间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赵欣;莲花色比丘尼及其相关人物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良,贺丹君;唐宋之辨与唐宋诗之争的发轫[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2 沈文凡;唐宋诗分题材研究与构想——以考古诗、邸报诗及类分意识为中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3 杨梓;《敦煌佛教歌辞的源流及对唐宋诗歌的影响》获准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J];敦煌研究;2005年04期

4 刘顺;;唐宋诗之分简述[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李一飞;;《唐宋诗史论》的研究方法与学术创获[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张伟利;;许总《唐宋诗宏观结构论》读后[J];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01期

7 陈元锋;;唐宋之际:一个历久弥新的学术史话题——唐宋转型理论与唐宋诗歌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李淑英;;唐宋诗人年龄寿命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董乃斌;;漫说唐宋诗:异同与优劣[J];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04期

10 温儒敏;;打破框架,培养文气——《唐宋诗分类选讲》简评[J];长江学术;200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英志 苏州大学文学院;清代唐宋诗之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石英;贴近生活 温暖人心[N];文艺报;2014年

3 杜寒风;禅与诗学[N];光明日报;2004年

4 廖四平 张玉亮;诗与思的完美结合[N];光明日报;2005年

5 驻昆某部副政委、军旅书法家 刘保进;诗韵墨趣写人生[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丽华;清代乾嘉时期唐宋诗之争流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赵娜;清代顺康雍时期唐宋诗之争流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周岩壁;唐宋诗中的孔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郭前孔;清代晚期唐宋诗之争流变史[D];苏州大学;2009年

5 聂W,

本文编号:2151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51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1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