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叙话-调子”本质直观路径探索——以宁古塔满族萨满祭祖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01 15:23
【摘要】:"叙话-调子"的意象性内涵就是指满族人尽情地唱或跳,他们通过这样一种可以看和直接体验到的形态样式,去尽兴地表现自己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态度,而恰恰就在这个表现发挥极尽的时候,实行意义全然到位,关联意义得到充实,内涵意义充分展现,内在直观就在其中了。直观是对个别东西的照面,只有将其表现得越充分,就越清楚地直观到"叙话-调子"的内在本质。
[Abstract]:The imagery connotation of "narrative Thyme" refers to the Manchu people singing or dancing heartily. Through such a form that they can see and experience directly, they can express their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the world to the best of their ability. And precisely in this performance exerts the utmost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meaning is completely in place, the relevance meaning is enriched, the connotation meaning fully unfolds, the intrinsic intuition is in one. Intuitionism is the face of an individual thing. The more fully it is displayed, the more clearly it will intuitively come to the intrinsic essence of "narrative-tonal".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EO13) 黑龙江省教育厅研究项目(11542106)
【分类号】:C95;B9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色音;萨满教的神灵体系及诸神的分工[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01期

2 于学斌;;关于满族家祭和家萨满问题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2期

3 关杰;满族民歌“三”的音乐现象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冯伯阳;中国满族萨满音乐的原始特征[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5 宋瑛;满民间音乐的“原生腔”[J];中国音乐;199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孟慧英;[N];中国民族报;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与自然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9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8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丽丽;社火脸谱艺术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晔骏;居住在张广才岭的满族“巴拉人”[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02期

2 尹郁山;满族乌苏关萨满祭“大神案”之特征[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02期

3 朝格查;论满族神话中数字“三”的含义[J];满语研究;1999年02期

4 乌丙安;萨满世界的“真神”——萨满[J];满族研究;1989年01期

5 赵展;满族的文化类型及其演进[J];满族研究;1989年03期

6 王宏刚;;满族萨满教的三种形态及其演变[J];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1期

7 徐昌翰;;论萨满文化现象——“萨满教”非教刍议[J];学习与探索;1987年05期

8 隋安福;满族萨满音乐品格浅说[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9 宋瑛;满民间音乐的“原生腔”[J];中国音乐;1990年03期

10 恩克蒂亚,赵志扬;社会和音乐的交结:文化分析的方法论[J];中国音乐;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梁康;;赖耶缘起与意识发生——唯识学与现象学在纵-横意向性研究方面的比较与互补[J];世界哲学;2009年04期

2 邓绍秋;;禅宗休闲与禅宗生活审美化——兼谈禅宗休闲的现代价值[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10期

3 白冰;;从现象学的角度分析神秀北宗禅法的修持思想[J];江淮论坛;2010年04期

4 朱承钊;;禅宗“见性”的现象学解读[J];大众文艺;2010年15期

5 李丙权;;现象学和宗教现象学:对一种宗教学方法的思考[J];宗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6 杨红军;;鲁迅“希望论”中的中道思想[J];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7 吕微;女娲研究的新视野[J];民间文化;1999年01期

8 倪梁康;;宗教经验与般若现象[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彭彦琴;胡红云;;现象学心理学与佛教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比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韦海波;意向性与自行传达[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瑞毅;唯识学转识成智问题的现象学解释[D];湘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58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58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3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