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噶玛噶举派分支流派在玉树地区的传承及其特色

发布时间:2018-08-02 19:35
【摘要】:噶玛噶举派黑帽系衍生的索芒派,汲取宁玛派和息觉派以及噶举派早期耳传法脉,成为噶举派内部首次全面进行交融整合的独立门派。尔后源自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的尼多派,在系统传承伏藏文献遗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民间文化形态潜藏的原始文化资源,通过日常仪轨的特殊方式推广实践,为保留藏族早期文化遗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时代变迁它们各自内部又基于这样的传承模式,噶玛噶举派分支流派的主要特点彰显在法脉承前启后和文化整合为核质的诸多层面,这对我们今天进行藏传佛教义理重新阐释和藏族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都值得引以为鉴。
[Abstract]:Karma Kagyu's Black Hat is a kind of Sormon, which draws on the early ear transmission of Nimah and apocalypse, and becomes the first independent sect of Kagyu to blend and integrate in an all-round way. Later, the Nido faction,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Karma Kagyu Red Hat system,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ally inheriting the Tibetan literature heritage, deeply excavated the original cultural resources hidden in the folk culture form, and popularized the practice through the special way of daily ritual. To preserve the early Tibetan cultural heritage to make indelible contribution.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their own internal based on this inheritance model,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anch schools of the Karma Kagyu are manifested in the continuity of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into many levels of nuclear nature. This is worth learning from our work of reinterpreting Tibetan Buddhism and inheriting Tibetan culture.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基金】:国家文化部2011年科技创新项目“玉树地震灾区藏文文献遗产整理保护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基金项目“近代康区藏文古籍整理编纂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科研平台建设项目“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项目批准号:2012SPT0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还格吉;;玉树地震灾区口传文献遗产整理研究述略[J];民族学刊;2011年04期

2 夏吾李加;;玉树地区藏文典籍文献遗产类型研究与反思[J];民族学刊;2012年02期

3 还格吉;;巴隆噶举派在玉树地区的历史演变[J];民族学刊;2012年05期

4 夏吾李加;;玉树地区石刻文献遗产整理研究述评[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5 夏吾李加;;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编纂问题[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夏吾李加;;藏文文献遗产保护机制的创新——以玉树地震灾区为例[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文固;解占录;;清代喇嘛衣单粮制度探讨[J];中国藏学;2006年03期

2 陈玮;;色科寺敏珠尔活佛考释[J];中国藏学;2012年01期

3 蒋开君;;藏传佛教:现代藏族教育的精神资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7期

4 陈炜;杨曼华;;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蒲文成;;扎藏寺与车臣诺们汗[J];中国藏学;2013年01期

6 关丙胜;;河湟西纳地区一个多民族乡村的夏季民间信仰[J];黑龙江史志;2008年05期

7 杨红伟;;拉卜楞寺与清政府关系综论[J];江汉论坛;2012年04期

8 李长友;吴文平;;宗教信仰对生态保护法治化的贡献——青藏高原世居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诠释[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多德;;吐蕃分裂割据时期佛教的再度兴起及诸教派形成的原因[J];学理论;2011年01期

10 韦明;杨红伟;妥超群;;冲击与反弹: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早期遭遇——以保安教案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李臣玲;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杨红伟;循化藏区权力运作机制的文化考察[D];兰州大学;2008年

7 王力;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董倩;明清青海商品经济与市场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海云;贡本与贡本措周[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白建灵;从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探讨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的历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霖;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与社会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白虹洋;华锐石门寺历史与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卓玛吉;论夏琼寺的宗教地位及文化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达丽;新疆哈喇沙尔地区藏传佛教寺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秀多吉;化隆卡力岗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索南多杰;论贵德乜那寺对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丁杨梅;清朝西宁办事大臣制度的建立与沿革[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熹微;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现实价值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9 豆珍惜;藏传佛教在甘肃永靖地区的传播历史及现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10 马军;明朝对青海藏区的施政方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尕玛多德;青海玉树藏族民间舞《依》浅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陈庆英;周生文;;元代藏族名僧胆巴国师考[J];中国藏学;1990年01期

3 罗桑开珠;;玉树——古代的藏汉通道[J];中国藏学;1990年01期

4 纪兰蔚;;玉树草原藏舞文化[J];中国藏学;1992年01期

5 石硕;达磨灭佛对佛教在藏区传播趋势的影响[J];中国藏学;1996年02期

6 汤惠生;青海玉树地区唐代佛教摩崖考述[J];中国藏学;1998年01期

7 桑丁才仁;玉树藏文名称辨析——兼论玉树名称之由来[J];中国藏学;2005年01期

8 才让太;;佛教传入吐蕃的年代可以推前[J];中国藏学;2007年03期

9 谢继胜;;川青藏交界地区藏传摩崖石刻造像与题记分析——兼论吐蕃时期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造像渊源[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10 许红梅;;藏文大藏经形成的历史概述[J];敦煌学辑刊;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温家宝;[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桑德布金;玉树地区吐蕃时期摩崖石刻考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更求多杰;玉树嘉那嘛呢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润年;;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的封号及传世年谱[J];西藏研究;1986年02期

2 房建昌;噶玛噶举派的司徙活佛世系与八蚌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3 张晏祖;喇嘛教“噶举派”传承关系之我见——对《宗教流派镜史》中“噶举派”师承关系的商榷[J];甘肃社会科学;1984年02期

4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贤者喜宴》(■)译注(一)[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5 丹扎;;噶玛寺[J];西藏研究;1988年03期

6 ;从八邦寺文物看噶玛噶举派在康区的兴衰[J];中国西藏(中文版);1996年04期

7 陈庆英;;噶玛巴·攘迥多吉两次进京事略[J];中国藏学;1988年03期

8 恰贝·次旦平措;何宗英;;噶玛噶举派红帽系活佛停止转世史末[J];西藏艺术研究;1991年04期

9 多吉占堆;通向楚布寺的“成佛之道”[J];法音;1998年10期

10 任新建;从八邦寺文物看噶玛噶举派在康区的兴衰[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郎;;对丽江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历史考察——从黎明到黄昏[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2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的综合创新特质论纲[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益多;活佛转世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彭况 环球时报社;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伟 陈良杰;幽谷访名寺(走进横断山(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贾学锋;藏传佛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上)[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布穷;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N];西藏日报(汉);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史兰兰;宗教与政治的互动:维西寿国寺历史变迁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梁爽;木氏土司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60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60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