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破论》撰者诸说检讨——兼论刘勰《灭惑论》在当时的影响
[Abstract]:In fact, there is only superficial similarity with Gu Huan's Buddhist thought.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are mostly religious attacks and lack of rational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Contemporary scholars often exaggerate the position of the balance between Buddhism and Taoism in the academic contention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and overestimate the influence of Liu Xie's theory of disillusionment on the scholar-bureaucrats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三教论衡及其文学影响研究”(12XZW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唐五代三教论衡与三教论衡戏”(10XJCZH004)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唐代诞节三教论谈及其文学影响研究”(12JK0415)
【分类号】:B959;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淼;;关于《灭惑论》撰年与诸家商兑[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2期
2 刘林魁;;南朝佛道关系论及其学术渊源[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索毕德;;晋代至唐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文化交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韩蓉;韩芬;;论六朝文学集团与赠答诗的关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武锋;;清代学人论《抱朴子》[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8 段双喜;;江总生平与佛教关系考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潘江艳;;南北朝文学相互影响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一——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有智;;陆修静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郭东旭;申慧青;;渤海封氏——中国律学世家的绝响[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6 秦臻;;四川渠县新发现东汉石兽及相关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祥渝;;六朝暨丹阳地域山水文化浅析[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周才方;;略论六朝时期的南方玄学[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马利清;;关于匈奴人种的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赛;;任f 仕履考[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3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成忠;敦煌变文的审美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天e
本文编号:2189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8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