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禅之精神“平常心”对抑郁症的疗愈
[Abstract]:First, the essence of depression: in ancient Greece, depression was defined by Hippocrates as a type of temperament, and modern times mainly refer to the sum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cluding loss, depression, despair, depression,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 Lack of pleasure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s, severe depression can lead to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or cause depression a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he exterior mainly refers to the events of life, that is, the events that cause stress, while the intrinsic factors mainly include the physiological factors.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六祖坛经》对勘集释”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CZJ003
【分类号】:B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鑫;周广亚;;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1期
2 李绍明;;女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7期
3 张亭亭;康茜;张凤娇;;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年04期
4 周仁会;邓晓铃;;初高中生生活事件对其惧怕否定评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5 边文颖;;对高职学生生活事件的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6 甘雄;朱从书;;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年08期
7 周芳勤;;贫困大学生消极情绪及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J];黑河学刊;2010年12期
8 赵迎东;于曦;张连娜;;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基于牡丹江市两所高校的调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6期
9 徐竞;王蕾;励业;;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2年02期
10 巢传宣;刘建平;曾晓青;;自杀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心理解剖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末;杨鑫辉;刘燕;;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翠翠;刘衍玲;刘传星;;国内生活事件的研究述评[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郑璐璐;孙晓军;魏华;何青青;郑晓燕;;大学生生活事件、网络成瘾与自我隐瞒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周宗奎;燕路遥;何青青;郑晓燕;;大学生生活事件和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浩;董妍;俞国良;;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消极生活事件应对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姚梅玲;赵悦淑;靳彦琴;;父母职业对中学生生活事件的影响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9 林筱念;张永欣;张笑容;谷传华;田梦潇;;护理专业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韧性、自信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翟紫艳;魏华;郑璐璐;何青青;;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韧性的中介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阳;微小精神创伤不容忽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2 副主任医师 吕国梁;心理致病的三要素[N];中国老年报;2002年
3 赵飞;良好的情绪 健康的基础[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毕锦云 陈根;谨防“心理危机”[N];甘肃日报;2001年
5 孙时进 刘佳琛;社会压力之下的生存[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郑坚 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恶性肿瘤致病的情志因素(上)[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7 王文;男性健康只是男“性”健康吗[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主任 袁浩龙;情绪的“零存整取”[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北京安定医院教授 蔡焯基;丧失感 威胁感 不安全感——致病[N];北京日报;2001年
10 刘华;家有“寄居老人”怎么办[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丽华;生活事件与无望抑郁的风险以及弹性恢复[D];中南大学;2014年
2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红政;陆军新兵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位东涛;生活事件与神经质影响焦虑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5 陈健;自悯影响无望抑郁的心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吴俊端;广西白裤瑶聚居地区不同民族人群心理应激状况及环境和遗传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亭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万铮;生活事件对已婚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熊yN菲;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4 郭倩;基于大学生生活事件的乐观偏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罗雪;护理类中专新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自尊和情感平衡的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李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其与生活事件刺激的相关性[D];新乡医学院;2014年
7 赵通宇;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焦虑情绪的关系:应对方式、独处的中介作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威;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大脑功能网络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9 李志远;压力与冠心病及中医情志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张晶;蒙古族初中生心理安全感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10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1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