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燕京道教初探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Anshi Rebellion, the separation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the town of San Francisco and the splitting of the north and south, the Taoism of Yanjing in Liao Dynasty was in the relative low point between the high ti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oism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But the "three religions parallel" in the Liao Dynasty, Taoism gained its legal status and was also worshipped by the upper rulers, so Taoism activities spread in the Yanjing area and emerged Gao Dao, who influenced the later generations like Liu Haizan. Beijing Taoism flourished and flourished in Jin and Yua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B9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腊生;五代莆田状元徐寅考略[J];莆田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王福梅;;元代《徐仙翰藻》考析[J];莆田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冻国栋;;跋《千金序》[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3年00期
4 冻国栋;;唐“仙州”史事素描[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8年00期
5 喻世华;;“早以一日之知,遂托忘年之契”——论苏轼父子与张方平的交谊[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陈龙勋;;明代嘉靖以来道教的发展与崂山道教的中兴[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李延仓;;全真南宗与重玄学[J];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8 周德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与王权交流的“文化认同”探研[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9 时保吉;论变法中的司马光[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刘恒;;全真主旨新探[J];齐鲁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于硕;唐僧取经图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陈连波;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毛德胜;苏洵古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志伟;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群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璇;两宋时期的海陆民间对外贸易[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5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永青;于道显内丹心性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照民;尹志平及其全真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云燕;祁志诚全真道思想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姜宾;金中都地区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文娟;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立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庆!《社会科学辑刊》;辽代燕云地区佛教文化探论[J];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2 吕振羽;道家学、道教和其阶级性的一些问题——读喻松青《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同道教的关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02期
3 古存云;;道教尊神[J];宗教学研究;1983年02期
4 张继禹;;海峡两岸道教同根[J];中国道教;1988年02期
5 冯可珠;与青年道友们共思[J];中国道教;1991年04期
6 周祖朴;海峡两岸道教界在茅山道院联合举行度亡黄{摯蠓ɑ醄J];中国道教;1993年04期
7 王家yP;彭山道教铜印与道教养生[J];中国道教;1993年04期
8 继禹;山东省道协应邀组团到港访问[J];中国道教;1994年01期
9 马国旗;平顶山市道教协会成立[J];中国道教;1994年02期
10 田诚阳;道教的称谓[J];中国道教;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金涛;柔弱;;新世纪道教前途走向之我见[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史祥;;改革开放是道教发展的必由之路[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石衍丰;;道教神仙谱系构建历程中的三大制约因素[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唐诚青;;道教神仙信仰和长生理想[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宫哲兵;;道教无极图与大爆炸宇宙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叶至明;;廿一世纪道教展望——如何适应新世纪、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杨立志;;名山宫观的规划布局与道教义理——以长江流域的道教名山为例[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盖建民;;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初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张应超;;积极引导道教更好地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10 刘清复;;道教的传统、变革与发展——畅想道教在新世纪的生长点[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晓欲 夏和生;道教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张树茂 李艳杰;挖掘和弘扬道教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社会[N];南方日报;2008年
3 袁正洪;第五届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在武当山举办[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李光照 本报记者 袁弘;“没事偷着乐”体现了道教中的乐观主义[N];成都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韩心泽;五岳同祈 献礼新中国60华诞[N];郑州日报;2009年
6 罗一萌 梅菊花 徐晶晶 罗怀庚 肖奕 (记者 罗一萌 通讯员 梅菊花 徐晶晶);长春观吴诚真道长升任道教首位女方丈[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褚红霞 杨立志 周婧;武当山与道教的历史交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徐滇庆;人群的镜子[N];中国经营报;2010年
9 雨山;道教的“食疗”[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记者 常青;延安市道教协会成立暨市道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N];延安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勇;道教与政治关系论[D];四川大学;2001年
3 闵丽;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容志毅;南北朝道教炼丹与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李乃龙;道教与唐诗[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蔡林波;内在化: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吴保春;龙虎山天师府建筑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敏华;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D];河海大学;2007年
2 姜守诚;道教宇宙论的主体内容[D];厦门大学;2002年
3 周奇;边缘到中心:唐宋江西道教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吕广明;明太祖与儒佛道[D];安徽大学;2007年
5 兰宗荣;白玉蟾武夷山行迹考论[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杨丽静;从杨维桢看元代道教与元诗[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彭芳;科技时代与道教[D];南昌大学;2005年
8 胡玉涵;从造像题记看中古时期山东民间宗教信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郄斌;从“夷夏之辨”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儒、佛道之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鹏;辽代占卜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47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4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