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宗教文化与储蓄率差异研究——来自OECD国家的证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19 OECD countries from 1975 to 2013, this paper takes religious belief as a proxy variable of culture, and then introduces culture into the equation of determining savings rate, and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national savings 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lture do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national savings rate, and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national savings rate, the average national savings rate in Protestant countries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national savings rate in 19 OECD countries. The average national savings rate of the Catholic countrie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Islamic countries, while the average national savings rate of the Islamic countrie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is level; in general, Protestantism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national savings rate. Islam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national savings rate.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和难点:风险分析、控制系统和激励机制”(项目编号:12&ZDo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本管制放松进程中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研究:基于政策可信性的视角”(项目编号:7140304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资本管制放松进程中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研究:基于政策可信性的视角”(项目编号:14YJC79008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1;F8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志武;;享受未来的财富[J];华人世界;2009年08期
2 肖德,,马少波;浅谈世界各国货币币值长期走势的决定因素[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万光彩;肖正根;;文化特征与储蓄率差异——基于世代交替模型的分析[J];软科学;2013年03期
4 张春续;;中国人“爱存钱”真相[J];芳草(经典阅读);2013年02期
5 张春蕾;刘迪;;财富膨胀年代的平民必修课[J];晚报文萃;2008年03期
6 迎彬;;韩国家庭储蓄率居OECD成员国最低水平[J];世界文化;2009年09期
7 汪伟;;中国人为什么不敢消费[J];北方人(悦读);2009年07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贺菊煌;;储蓄率:基于寿命不确定模型的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2003年
2 贺菊煌;;储蓄率:基于寿命确定模型的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3 樊纲;;企业储蓄率高是内外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A];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明;朱斌;;基于永久收入假说的中国储蓄率研究——中国城乡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储蓄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影响机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6 贺菊煌;;流动性条件对社会储蓄率的影响——基于确定寿命模型的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李正信;美国储蓄率创历史最低[N];经济日报;2004年
2 记者 肖敏 李志勇;高储蓄率是把“双刃剑”[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余丰慧;国情决定中国要保持适当储蓄率[N];中国工业报;2009年
4 包兴安;不能“妖魔化”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N];证券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聂国春;降低储蓄率要先完善社会保障[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6 刘效仁;降低储蓄率关键在于政府和企业[N];中国工业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谷重庆;竞争性储蓄: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余丰慧;国情决定中国应保持恰当储蓄率[N];各界导报;2009年
9 叶秋;低储蓄率将长期腐蚀“美国优势”[N];证券时报;2012年
10 莫开伟;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之痒 百姓之痛[N];证券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于晨光;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雯霞;中国企业高储蓄率的成因后果和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2 马常栋;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3 盛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家庭储蓄率的决定因素[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邓会娟;河北省人口结构变动对储蓄率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曹宏;内生预期寿命、人口结构与储蓄率[D];南京大学;2016年
6 别安姊;中日韩三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余鹏程;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私人储蓄率下降之谜[D];复旦大学;2011年
8 曹进宇;中国高储蓄率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思林;我国过高储蓄率成因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10 何婷婷;中国储蓄率增长原因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86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8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