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沿丝绸之路入华佛教僧侣译经活动考述
[Abstract]:In the 3-6 th century, a large number of Western regions, Central Asia, Indian Buddhist monks along the Silk Road into China, they along the way translated scriptures, spread Buddhism, forming a trend. The Silk Road was the way to seek the Dharma, and the Dharma came from the Silk Road. The Silk Road is also the way to spread the Dharma. The senior monks who pass through the Silk Road to China, translate the Sutra and protect the Dharma "travel to various countries", interpret along the way, and stay in the teaching of scriptures, which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uddh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heir active efforts, Buddhism has established a firm foothold in China. As a cultural force, Buddhism has begun to have a strong impact o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penetrated into the ideological world from the princes and ministers down to the common people in all directions and from various angle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基金】:宁夏师范学院创新团队子项目(ZY201202) 宁夏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西交流史视野下宁夏民族与佛教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淮;僧肇在两种文化之间[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王战睿;;理趣符老庄,风神类谈客——论魏晋之际的士僧交往与融合[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姜元奎,谢路军;慧远念佛思想特色探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张淼;;疑伪经对佛教思想的继承与超越[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6 杨满仁;;论沈约的佛教思想及其创作[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7 樊龙智;论第一次西学东渐停止的原因[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刘林魁;;北周灭佛后佛教的复兴历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刘亚轩;;山西人樊守义与《身见录》[J];编辑之友;2010年12期
10 李文才;贺春燕;;试论佛教传播对魏晋南北朝图书出版的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奕望;吴鸿洲;;中西医汇通,第一家之争[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共乐;;Seres国为“丝国”说质疑[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3 石云涛;;蚕种故事与中西初识——三至六世纪西方文献中的“赛里斯”[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6 秦和平;;清季四川民众敌视天主教的历史考察[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7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孔令梅;敦煌大族与佛教[D];兰州大学;2011年
6 姜涛;后秦佛教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杨满仁;智识与情感:沈约的思想世界[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佛教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成忠;敦煌变文的审美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守杯;魏晋南北朝时期凉州佛教述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鹏;齐梁诗风嬗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纪东佐;魏晋南北朝泰山羊氏儒释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田;论基督教在华传播对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启示[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吴东;调适与会通[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江华;论唐代佛教造像的丰腴化[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10 茹靓靓;明末清初天主教徒李天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乙涓;《北凉译经论》评述[J];佛学研究;1996年00期
2 高生记;佛教与十六国社会[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3 连飞;;试论北魏皇室在洛阳佛教复兴中的作用[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樊亚平,李永宁;丝绸之路与佛教传播[J];丝绸之路;1995年06期
5 王飞虹;宗教文献翻译与外来宗教文化在中国[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6 朱普选;丝绸之路上的伊斯兰教[J];西北史地;1996年04期
7 钟智翔;缅甸的佛教及其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1年02期
8 陈寒;略论六世纪前佛教入华的源头、路线和语言[J];唐都学刊;2002年02期
9 晓炜;丝绸之路与宗教传播[J];佛教文化;2003年01期
10 赵蒯芳;饮茶与佛教[J];茶业通报;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寿源;;悟禅说偈读大休《十九偈》[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郑庆云;;宗教(佛教)教育在解决全球文明冲突问题所可扮演的角色[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方立天;;佛教与中国古代人生哲学[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4 刘蕻;;慧海大珠性圆明[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5 尹立;;佛教心理学与作为心理学的佛教[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朱瑞玲;;宗教信念、同理情怀与利他行为[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华强;;龟兹文化与佛学东传[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萨尔吉;;西藏所藏的梵文贝叶经[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玉昆;;道教神仙信仰在泉州[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何绵山;;道路遇人半是僧——佛教在福州[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金金;佛教英语:中国僧人出国门[N];北京科技报;2009年
2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学诚;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供稿;播撒菩提子 谱写新乐章[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周建新;一部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力作[N];文艺报;2010年
5 宋志明;重看魏晋时期佛教之 融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世界[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记者 邓国芳;擦亮杭州东南佛国金名片[N];杭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周芳;非理性放生,请手下留情[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谢凯;丝绸之路上的石窟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9 李家忠;老挝:尊佛的国度[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特约记者 胡秋香;《佛教翻译大使鸠摩罗什传》出版[N];阿克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均吉;玄奘与韩半岛佛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郭迎春;《涅i镁返暮阂爰澳鵬眯叛鲅芯縖D];四川大学;2005年
3 荆亚玲;中古汉译佛典文体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张煜;王安石与佛教[D];复旦大学;2004年
5 彭肜;中国佛教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释见脉(黄淑君);佛教三圣信仰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释清决;越南禅宗史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刘勇;藏传佛教宁玛派历史论纲[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黄志强;佛教逻辑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莉;六—九世纪佛教慈善活动及其开展的基础、特征与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强;汉唐佛教戒律传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梁薇;佛教对柬埔寨亡人节的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4 黄海涛;明初统治者对佛教政策的两重性及明代佛教发展的新趋势[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姜永全;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丁亮春;略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朱成实;南北朝淮河流域佛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吕广明;明太祖与儒佛道[D];安徽大学;2007年
9 丁希勤;宋明儒学与佛教的关系新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奚刘琴;儒士排佛思想探微[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98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9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