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文化安全背景下的国民消费宗教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8 21:00
【摘要】:消费是一面镜子,可以影射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理想,符号消费在中国之所以引起忧思,重要原因之一是符号消费在中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近乎宗教式的全民崇拜这一中国特色,其背后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国际政治等因素。符号消费世界是一个符号系统的世界,看似平等自由却充满诸多不平等的逻辑。在文化帝国主义时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不再是攻城略地或输出产品,而是输出文化和价值观,发达国家借助优势全球商业传播系统,有谋略地从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进行全方位渗透;"文化霸权"则以一种隐性的文化暴力或文化强制形式,通过"符号的系统化操控"把西方价值观作为普世准则向发展中国家加以推行。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严重失衡,西方消费文化的单向度传播对弱势国家的民族文化安全和文化认同、文化创造力构成极大威胁。
[Abstract]:Consumption is a mirror that can insinuate the ideals of a nation or country.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anxiety caused by symbolic consumption in China is that the symbol consumption in China is unusual. The near-religious worship of the whole people has profound social,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factors behind it. The world of symbol consumption is a world of symbol system, which seems equal and free, but full of many unequal logic. In the era of cultural imperialism, the pillaging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as no longer an attack on cities or exports of products, but an export of culture and value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ook advantage of their global commerci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infiltrate all aspects of culture and ideology strategically; "Cultural hegemony", in the form of implicit cultural violence or cultural coercion, applies western value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universal norms through systematic manipulation of symbol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s seriously out of balance, and the unidirectional dissemination of western consumer culture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the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weak countries and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当代大学生符号消费形成机制及应对策略”(10YJ860006)
【分类号】:B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岳川;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博德里亚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李理;黄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帝国主义[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洪晓楠;邱金英;;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概念辨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李彦文;;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帝国主义[J];东岳论丛;2007年03期

5 雷文彪;;对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三重解读[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张殿元;文化宰制辨析:一种广告传播的视角[J];人文杂志;2005年06期

7 陈宪;;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分析:从儒家文化影响的角度[J];市场营销导刊;2007年01期

8 肖鹰;存在与艺术:自我的现代命运[J];哲学研究;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晓霞;;消费图景中的城市女性形象[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刘岚;;城乡和谐视角下的农村环境问题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1期

3 吴振华;;国产贺岁片中的后现代主义元素[J];当代电影;2008年11期

4 谢晓霞;;近期城市题材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J];电影文学;2010年19期

5 金丹元;电视审美与身体文化[J];电影艺术;2005年01期

6 杨媛;;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当代中国人“面子”消费分析[J];发展;2012年02期

7 赵鹏;江南;;裸露符号在广告中展现女性美的现代解读[J];中国广告;2011年07期

8 罗美侠;;我国奢侈品消费的社会因素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9 胡金辉;罗琛亚;;浅析微电影兴起因素[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8期

10 李景刚;;谁在操纵着女性身体的美——关于女性身体审美现象及审美意识历史流变的考察[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军;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金岭;“法”眼看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花家明;当代中国广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铁骊;基于敏捷性的制造企业组织变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吕永林;个人化及其反动[D];上海大学;2008年

7 郭Y蹙,

本文编号:2319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319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