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的佛教传播——新媒体与中国当代佛教传播之道
[Abstract]:The most basic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re: communicator, information and audience. The "5W" model proposed b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tist Raswell, that is, who (Who), said what (Says What), through what channels (In Which Channel), said to whom (To Whom), what effect (With What Effect), Including the basic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t also means that the same information more than one mode of communication.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paradigm can explain "Buddhism communication" in this way: the modern communicators of Buddhism spread the teachings, precepts and values of Buddhism to the masses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so that they can accept the beliefs and ideas of Buddhism. The spread of Buddhism from the initi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word of mouth to the current multi-channel integration of new media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human social life. Buddhism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 collision between modernity and traditional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interaction and blending have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various field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
【分类号】:B948;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许正林;李芸;;当前基督宗教的网络传播修辞策略分析[J];东南传播;2011年11期
2 安虎生;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 从佛教网络到网络佛教——中文佛教网络发展历程和现实意义浅谈[J];佛教文化;2005年01期
3 学诚;;时空因缘与内修外弘[J];法音;2008年05期
4 杨慧琼;;肉身即媒介——论基督教的核心传播思想[J];国际新闻界;2011年05期
5 唐名辉;;网络宗教兴起的社会机制探索[J];宗教学研究;2006年04期
6 肖尧中;;试论网络视域中的宗教传播——以佛教网站为例[J];宗教学研究;2008年04期
7 于海波;;佛教徒现状考查——以地藏缘论坛为例[J];宗教学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6年02期
2 邹林珊;;以佛教法相解析孟子心性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金小方;试论佛教的生命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李昌舒;;自然与自由——论慧能之自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张勇;;诗情与道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郭淑新;;慧远的“因果报应”论新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聂楠;;论禅宗民族作家——川端康成——兼评《雪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8 牛延锋;胡东东;;论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佛教净土宗的作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张志刚;;共建和谐世界的中国文化资源——我国前辈学者探索成果评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康庄;;禅宗弹指启悟法之语用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稂荻;无尽的现象圆融[D];吉林大学;2011年
4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振华;见心与践心—罗汝芳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冰;宗教的虚拟化传播与国家安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周耿;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杜忠锋;基督宗教传播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婕;青岛市宗教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及环境特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刘王璐;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訾翠霞;中国佛教孝思想的特质及现实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崴嵬;浅析国内基督教网站的宗教性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光卫;论《西游记》的八十一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婉星;《西游记》诸神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余婷;;浅析基督教的色彩象征及其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3期
2 杨健吾;基督教的色彩观念和习俗[J];文史杂志;2003年04期
3 庹继光;吴定勇;;从施拉姆的论断看传播学新使命——兼论“传播学的本质:研究人的信息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9期
4 罗惠,
本文编号:2324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32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