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基督教人文主义与现代意义学术自由的萌芽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9-02-15 23:44
【摘要】:16世纪中期以后,人文主义经过两三个世纪的传播,特别是经过宗教改革运动对传统教权主义的扫荡后,人文主义最为核心的部分,如尊重个体、主张冷静、批判、独立判断、知识自由与自信的精神等得以沉淀下来,并在西欧社会扎下了根。在此基础上,得益于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基于中世纪大学学术自治传统而体现出的宗教宽容倾向的影响,诞生了宗教宽容和宗教信仰自由思想,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术自由思想亦由此而萌芽,并初步在大学里得到发展和实践。
[Abstract]:After the middle of the 16th century, humanism spread through two or three centuries, especially after the religious reform movement swept away the traditional religious authoritarianism, the most core part of humanism, such as respecting the individual, advocating calm, criticizing, and judging independently, The spirit of 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self-confidence settled down and took root in Western European society. On this basis, thanks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endency of religious tolerance embodied by the Christian humanists based on the tradition of academic autonomy in medieval universities, the idea of religious tolerance and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was born. The academic freedom thought with real modern meaning also sprout from this, and has been develop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in the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分类号】:B9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丁智琼;;“快乐即幸福”与“有德即幸福”——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幸福观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李毓章;;德国近代泛神论繁荣的精神缘由——以埃克哈特与斯宾诺莎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李家玉;朱跃;;莎士比亚《麦克白》原型叙事空间主题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王平;;社会契约论三种——对霍布斯、洛克与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桂在泓;王平;;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雍正江;;试论10~13世纪西欧修道院农业发展的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10 祖保泉;漫议王国维的“意境”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锋;;“最美”的真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邓华;;略论机械自然观的内涵及其影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李建军;;文学之病与超越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5 黄力之;;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世俗性与超验性[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6 姜金良;郑晓剑;;民法视域内的国际迁徙问题[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楚德江;;论我国有效政府模式的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尚杰;;从“论证性的哲学”到“描述性的哲学”——由超越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二分法”所想到的[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俊;;公私利益选择与公共品供给动态有效性:经济思想史的视角[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10 贺娟;;科学方法论视野下的取象比类思维方式[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7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日元;公元4至9世纪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亦平;;论道教幸福观的特点及现代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孙亦平;;论道教幸福观的特点及现代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8期

3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陈素慧;;论佛教五戒的现代意义[J];学理论;2010年20期

5 圣凯;六和合精神的现代意义[J];中国宗教;2005年03期

6 孙亦平;;论道教身心观的文化特质及其现代意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洪修平;;论道家思想的曲折发展及其现代意义——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J];宗教学研究;2007年01期

8 洪修平;;论中国佛教的曲折发展及其现代意义——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9 刘克;;汉画像中所反映的早期民间道教人格修炼方法及其哲学思想[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01期

10 罗耀松;道家文化的现代意义[J];理论月刊;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刚;;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2 方立天;;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盖建民;;从道教生命哲学看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4 盖建民;;道教“以德养生”思想及其现代意义[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贾东桥;;佛教解脱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6 黄夏年;;佛教在历史上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与现代意义[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7 吕大吉;;中国现代宗教学术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展望[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8 ;2002年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所大事记[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9 海波;;死亡学视域中的佛教研究[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态建设中的实践意义[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肖黎民;五台山文化的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张广艳邋实习生 丁睿智;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黄夏年;报恩思想的现代意义[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侯军;莫高窟:千年艺术的视觉长廊[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侯军;榆林窟:壁画史上的精美“宝墙”[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通讯员 李耀萍;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在西安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何光沪;中国宗教学百年回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文刀;诺贝尔奖得主的宗教信仰状况[N];中国民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桂红;四大名山佛教文化及其现代意义[D];四川大学;2003年

2 张成钧;如来藏学的中道思想与宗教对话[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保国;中国佛教的人文关怀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7年

2 顾晓燕;炳灵寺169窟壁画塑像风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樊旭琴;生活禅理念及其当代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王福芹;古代中韩佛教哲学中的圆融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延边大学;2007年

5 胡秀红;禅宗教育心理思想特色及其现代意义[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韩艳秋;人之追问[D];西北大学;2006年

7 于川;中国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6年

8 杨宝安;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素慧;佛教五戒思想的现代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敬;儒道释生死观及其现代意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23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423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a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