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竺道生与慧远佛教思想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9-04-29 15:46
【摘要】:慧远与竺道生均为东晋后期名僧,后者曾向前者问学数年,但两人佛教思想的差异却较为明显:各自所持的佛性论概念不同;对佛的法身认识上有着较大的分歧;由不同的法身观念出发,两人对净土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在报应说方面,他们所持的观点截然相反。通过对两人佛教思想的对比与梳理,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当时中土佛教思想的形成与传播发展的情况。
[Abstract]:Huiyuan and Zhu Daosheng were both famous monks in the late Eastern Jin Dynasty, and the latter had asked the former for several years, but the difference of Buddhist thought between them was obvious: the concepts of Buddha's nature theory were different,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on the cognition of Buddha's body of law; The two men ha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Pure Land from different concepts of the body of law; in terms of retribution, they held the opposite view. By comparing and combing the Buddhist thoughts of the two people, we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and disse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of Buddhism in China and Turkey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12JZD0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普慧;略论慧远对道安的突破和超越[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普慧;大乘涅i醚в胄涣樵说纳剿玔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正茂;赵永伟;;法律儒家化新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李大伟;;谢灵运的佛学因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张成;;晋宋至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和谐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杨成虎,钱志富;“隐我”与“显我”——王维与华滋华斯山水诗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比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彭倩;;悲耶? 壮耶?——从杜甫与吴雯的昭君诗看两人历史观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徐长春;;浅析《论语》中君子之“道”与“人格美”的体用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张梦;;儒家、墨家、基督教“爱”之道德价值——读《中国哲学简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陈雪艳;;“有我之境”与李白笔下的僧人与佛寺描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何小英;;哲学在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中的功用[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颖;;合和之声——中国古典音乐思想的文化探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赛;;后期墨家名实观初探[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向佐群;;环境协同论与老庄哲学的解读与同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4 乌杰;;和谐社会与改革[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健;;孔子“天人”思想研究[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连军;;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哲学基础与研究范式[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周晓菲;;价值的内涵与中医价值观[A];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冯少波;王毓红;;胡旋舞与缠足之起源[A];唐史论丛(第十六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3 于亮;中国传统园林“相地”与“借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连旗;北宋嘉yP二年进士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伟;十七世纪中叶之前汉民族和犹太民族宗教信仰品格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杨扬;青城本色:呼和浩特宗教和谐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天问;当代工笔花鸟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4 黄言芳;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开展有效探究活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佩;“零包装”及其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干艳娟;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李莉莉;从孔子教育思想思考现在的语文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李明华;对审美生存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普慧;探求人与世界的真实——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审美真实论的启示和影响[J];人文杂志;1993年01期

2 任继愈;;禅宗与中国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颢;;简述慧远的因果报应理论[J];法音;1989年10期

2 童李君;;陶渊明与佛教关系略论[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府建明;;慧远佛学思想的内在矛盾与展开[J];学海;2010年06期

4 郭晓东;佛教传入早期的儒佛之争与慧远对儒佛关系的调和[J];宗教学研究;2001年02期

5 刘艳芬;;试析佛教“神”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6 史文;;论谢灵运的“心杂”——中国传统文人的一面镜子[J];兰州学刊;2006年01期

7 马恺征;;慧远对佛教因果报应论中国化的贡献[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曹虹;慧远及其庐山教团文学论[J];文学遗产;2001年06期

9 安藤更生;李广洁;;慧远的庐山龙泉寺位置考[J];五台山研究;1992年04期

10 连永平;蒋艳君;;川端文学中的佛教思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成有;刘修志;;全球化背景下的佛教及佛教与民族的关系——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综述[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状况看西域在汉晋时期佛教东渐中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罗桑开珠;;论佛教对吐蕃社会文化的影响[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余雷;;龟兹名僧鸠摩罗什与佛教文化传播[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章继光;;李白与佛教思想[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6 王亚欣;;台湾宗教文化与旅游互动研究——以佛教为例[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成有;;印顺早期的信仰转向及其意义[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河上麻由子;;佛教与朝贡的关系——以南北朝时期为中心[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9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方立天;;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王佳;当代中国的佛教慈善组织[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黄夏年;报恩思想的现代意义[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特木尔巴根;缅族:虔诚的佛教信徙[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张文彪 (作者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佛教环境思想与西方当代的环境哲学[N];中国民族报;2007年

5 温金玉;探讨净土宗文化特色 研究净土宗佛教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张义军;新中国佛教出版事业的时代特色[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黄亚明;官、民与鬼神的互相协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方立天;心从“正见”始[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嘉木样·图布丹;佛教与生态保护[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史幼波 冯修齐;人文成都中的佛教意象[N];成都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傅映兰;佛教善恶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蒙;图塔与礼佛[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5 索南东主;藏族宗教语言的厘定及其历史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陈铮;身份的认定—六朝画家与道教[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7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谢氏映凤(释坚莲);《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超;曹学Oz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林洋;慧远佛学思想源流探讨[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靖娴;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报应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倪峗岳;从《法苑珠林》佛教传道故事看佛教对“地方”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蔡氏柳;佛教德育对世俗德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涛;汉译佛典中的佛教微观世界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刘后德;唐太宗与佛教[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瑞;南宋佛教人物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鲁强;明代中期士大夫与佛教[D];山东大学;2012年

9 师彬;佛教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温晓敏;佛教与晚明传奇[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68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468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6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