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人间佛教”的理论演进及其当代社会价值

发布时间:2019-05-31 17:38
【摘要】:本文选取"太虚—印顺—星云"作为"人间佛教"理论谱系流变之样本,通过讨论从太虚到星云近百年间"人间佛教"理论演进,厘清当代"人间佛教"的多重价值取向。太虚以"对治"为主要动机,影响了印顺对"人间佛教"的命名;而印顺对"佛在人间"进行的教义溯源,又使"显正"成为星云建构"人间佛教"的关键词。从太虚到星云,"人间佛教"之社会价值体现为"对治归于显正"、"继往归于开来"、"发心归于发展"三种双重性取向,不仅与赵朴初等倡导之"人间佛教"相契合,也顺应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之需求,当可成为中国未来都市佛教的主流趋势。
[Abstract]:In this paper, "Taixu-Inshun-nebulae" is selected as a sampl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theoretical pedigree of "human Buddhism". By discuss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theory of "human Buddhism" from Taixu to nebulae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he multiple value orientations of contemporary "human Buddhism" are clarified. Taixu takes "governance" as the main motive, which affects the naming of "human Buddhism" in Inshun, and the traceability of the doctrine of "Buddha in the world" makes "obvious correction" become the key word for nebulae to construct "human Buddhism". From too virtual to nebulae, the social value of "human Buddhism" is embodied in three dual orientations: "governance is obvious", "follow the past to the beginning" and "the heart belongs to development", which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the "human Buddhism" advocated by Zhao Puchu and others. It can als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become the mainstream trend of urban Buddhism in China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谐视野下当代佛教社会福利事业研究”(项目号:11YJA84001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B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J];法音;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维中;论佛教的中国化与佛教制度的中国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贺金林;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3 何宗旺;质疑“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说[J];船山学刊;2002年04期

4 王海燕;;班禅大师与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J];中国藏学;2009年03期

5 陈金龙;;中国佛教界对民国政治的参与——以1927—1937年为中心的考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03期

6 何保林;;略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独特贡献[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方田;当代中国大陆佛教的繁荣与发展[J];佛教文化;2004年06期

8 华方田;赵朴初的人间佛教及其特点[J];佛学研究;2004年00期

9 欧阳镇;;当代印顺佛学思想研究述评[J];法音;2009年02期

10 吴平;;近代上海佛教界护国抗日活动述论[J];法音;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道炫;;太虚佛教改革思想初探[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金龙;;论七七事变前中国佛教界的抗日活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2 觉醒;人间佛教的新形式[D];复旦大学;2011年

3 陈明华;民国新宗教的制度化成长[D];复旦大学;2010年

4 贲利;现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何王芳;民国时期杭州城市社会生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刘霁;学术网络、知识传播中的文学译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陈芷烨;现代新儒家对传统佛学的诠释与借鉴[D];湘潭大学;2008年

9 杨文斌;一心与圆教[D];苏州大学;2008年

10 雍琦;讲学以刻经[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银玲;葛兰言《中国人的宗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程超;太虚“人生佛教”思想的伦理审视[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3 何洁;汉藏教理院(1932-1950)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雪松;谭嗣同与梁启超佛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周茂江;西陲文化院(1937—1945)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6 贲利;承接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樊旭琴;生活禅理念及其当代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胡启银;人间佛教的理论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芹;大慧宗杲生平思想新探[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张金德;太虚批判基督宗教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默雷;台湾学术界对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之研究[J];法音;1997年05期

2 龚隽;欧阳竟无与“人间佛教”之比较——从佛教与政治、佛教研究法两方面看[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3 铂净;纪念赵朴初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J];佛学研究;2003年00期

4 铂净;纪念赵朴初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J];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01期

5 华方田;变革中的近现代中国佛教[J];佛教文化;2004年05期

6 蒲长春;;印顺人间佛教的“人间”三义[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何建明;人间佛教与台湾佛教的主体性探索——读江灿腾新著《台湾近代佛教的变革与反思》[J];宗教学研究;2004年03期

8 陈进国;台湾当代佛教的入世转向刍仪[J];台湾研究集刊;1997年02期

9 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J];法音;1998年06期

10 高扬;老海;;评《星云八十:学者看大师》[J];佛教文化;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雪松;;管窥人间佛教的多元化理解——从对印顺导师《中国禅宗史》重新解读谈起[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释永东;;小区大学与佛光山人间佛教在台湾的现代发展[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贾晋华;;古典禅与人间佛教[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夏年;;关于“人间佛教”的思考[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守仁;;新兴“人间佛教学”研究领域之发展课题:以台湾经验为例[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梁容;;人间佛教的全球化与地域化之论述——论人间佛教的生态实践[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胜;;全球化视角下省察中国近代佛教人世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蒋九愚;;《禅林宝训》的现代价值及意义[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道炫;;太虚佛教改革思想初探[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宗教所 何劲松;星云大师与“人间佛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谈“心”事 聊财富[N];扬州日报;2011年

3 记者 郭义富邋陈跃;星云大师墨迹世界巡回展来扬[N];扬州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孔灏 记者 贺耀堂;王建华会见台湾星云大师[N];连云港日报;2009年

5 记者谢运和;星云长老墨宝被香山寺收藏[N];平顶山日报;2009年

6 记者 王庭君邋通讯员 杨爱明;姚建华会见星云大师[N];泰州日报;2008年

7 记者 金中基 夏似飞;“到湖南时的情景,我不会忘记”[N];湖南日报;2010年

8 沙兆华;贺同新会见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星云大师[N];湖南日报;2007年

9 记者 罗敏;人间星云[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冯金行 聂超 王鹏;“我怎么走向世界”[N];扬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欣;星云法师人间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李广良;太虚唯识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觉醒;人间佛教的新形式[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萌;融摄与对话:现当代佛教与科学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贲利;现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史文;禅观影像论[D];复旦大学;2006年

7 罗t$;金陵刻经处研究(1866-1966)[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杨文斌;一心与圆教[D];苏州大学;2008年

9 高虹;佛教信仰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方式[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单侠;民国时期佛教革新研究(1919-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启银;人间佛教的理论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栅延;陈兵“人间佛教”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文凌航;现代性与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吴小丽;人间佛教的现实展开[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金小方;佛教与人生—太虚佛教人生观解析[D];安徽大学;2004年

6 赵立研;“空”与慈悲的结合[D];北京大学;2007年

7 叶莲;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8 罗迪;昆明佛教居士林的社会功能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9 高永顺;论生活禅的理论、实践及意义[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晓芳;论人间佛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89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489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e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