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佛教文学与佛教图像关系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m and literature in the six dynasties, first of all, we should know what Buddhist literature is, that is, how to define Buddhist literature. There are two popular views on Buddhist literature. One holds that Buddhist literature is the literary part of Buddhist classics. For example, in Buddhist classics, the "story of Buddha's life" about the previous life of the Buddha, the "story of the Buddha" that expresses the Buddha's present life, the "fate story" that is mostly related to the Buddha, and the Buddhist classics in which Buddhism is used to explain Buddhism.
【作者单位】: 百色学院中文系;南京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基于知识图谱的科学哲学演进机理研究”(编号:13XZX006)
【分类号】:B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鑫;;颜之推《冤魂志》及其佛教思想[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荆三隆,邵之茜;谈佛典阐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邵之茜;;佛教比喻经典的思想价值探究[J];五台山研究;2011年01期
4 梅丛兰;;浅析佛教教义及佛教徒生活方式与环保的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赵青山;;从敦煌写经题记所记“七世父母”观看佛教文化对中土文化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郭良捚;;印度巴利文佛教文学概述[J];南亚研究;1982年03期
7 李谋;东南亚的佛教文学[J];东方论坛;1999年03期
8 吴真;;从六朝故事看道教与佛教进入地方社会的不同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江亦丽;;莲花与佛教[J];法音;1985年01期
10 许嘉璐;;禅宗——中外文化相融的范例(上)[J];文史知识;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昌武;;主持人语[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2 霍旭初;;赵朴初先生《佛教画藏系列丛书总序》释读——纪念赵朴老诞辰100周年[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业露华;;佛教与中国民俗[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4 徐仪明;任曼;;池田大作生命与死亡观之我见[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何鑫;付伟;;由佛教写经看中日历史文化交流[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6 孙志成;;试论因明和佛家逻辑的关系[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7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瑞哲;;小乘佛教根本说一切有部经律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反映[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9 吴霓;;唐代佛教对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10 张建新;周险峰;;中国佛教德育思想探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颖;一叶一世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米广弘;解析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户华为;禅宗六祖与佛教中国化[N];光明日报;2006年
4 丁邦友;六朝时期岭南佛教与官僚士商的关系[N];民营经济报;2007年
5 青原;佛教经典胜地——云居寺[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邢晓梅 雷永莉;“佛教本土化与晋阳文化嬗变”学术研讨会在并召开[N];太原日报;2006年
7 达宝次仁;从佛教教义揭批达赖集团的罪恶行径[N];西藏日报;2008年
8 记者 周芳;百卷本佛教典籍《中国贝叶经全集》问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卢兴 南开大学哲学院;从“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到“见山只是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叶皓;南京:中国佛教史上的学术中心[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翎;藏传佛教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2 孙海燕;黄庭坚的佛禅思想与诗学实践[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黄志强;佛教逻辑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4 李静;古上清经史若干问题的考辨[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李大伟;佛音缭绕的六朝文学[D];山东大学;2009年
6 张海峰;唐代佛教与法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7 王志远;论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国佛教表现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迎春;《涅i镁返暮阂爰澳鵬眯叛鲅芯縖D];四川大学;2005年
9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桂红;四大名山佛教文化及其现代意义[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琳;佛教对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周阔;佛教教义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傅朝霞;宗经与归心[D];苏州大学;2006年
4 刘丽娜;《法苑珠林·感应缘》中的鬼[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冉;汉语佛教熟语文化背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魏先斌;佛教济世界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7 董晓涛;佛教生态思想研究述评[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刘佳威;佛教禅宗伦理中国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景;佛教生命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10 刘微;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的特征及其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99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499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