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广东佛教寺院地理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0 13:05
【摘要】:自两汉之际以来,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广东佛教随着时代的更迭而经历了发展、繁荣、衰落和再度复兴的阶段,特别是在清初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佛寺大量修建,僧人的活动也异常活跃,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探讨清初广东佛寺的地理分布,对研究广东的佛教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正史、地方志、文集等史料的收集、研读,对清初广东佛寺地理分布、特征及其社会背景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清初广东社会发展状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一、绪论部分首先简述本研究课题的缘由及意义,其次是对广东佛教地理研究的学术史回顾,并对本文研究涉及的时空范围、研究方法做了简单的说明和界定。二、正文分为四章,分别就清初广东佛教发展的基本情况、清初广东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清初广东佛教寺院发展的社会基础以及佛寺与清代广东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第一章在对清代以前广东佛教发展历史进行简单追溯的基础上,对清初广东佛教发展的社会背景、佛寺的建立情况进行介绍,认为在明末佛教复兴和清朝统治者扶持佛教发展的大背景下,广东佛教也在清初进入勃兴时期,通过修复前代寺院、创建新的寺院,清初广东佛教寺院的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第二章主要探讨清初广东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清初广东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显示出严重的地域不平衡性,广州府和韶州府最为密集。对潮州府进行的个案研究表明,这种不平衡性在更小的地域范围内同样存在。这与各府县在行政体系内的不同级别、开发进程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从佛寺所属的佛教宗派来看,清初广东佛寺以禅宗为主,呈现出禅宗一枝独秀的显著特征。第三章将清初广东佛教寺院建设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以探析清初广东佛教勃兴的内在机制。广东士人对佛教的包容和接纳心态对清初广东佛教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官府、乡绅、高僧以及普通信众在寺庙修复、创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寺田的来源和经营方式的分析表明,社会各阶层的多方参与是清初广东佛教寺院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第四章主要探讨清初广东佛寺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清初广东佛教的强势复兴,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儒、道以及其他民间信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通过与其他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相互融合,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造就了清初广东信仰的多元化。通过不断拓展自身功能,清初广东佛教与世俗社会发生了日益密切的联系。还通过高僧传法、信徒移民等形式,将广西、江西、台湾、福建和澳门纳入了自己的信仰圈。三、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7
本文编号:2538830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鹤书;明清之际广州佛教管窥[J];岭南文史;199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韶颖;清代广州佛教寺院与城市生活[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8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53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