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山中心:一处欧洲道教场所的缘起与规划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峰;;于无为处见有为——评《道教科学思想发凡》[J];中国道教;2006年02期
2 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世界宗教文化;2006年02期
3 尹志华;;道教文化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宗教;2006年09期
4 冯今源;;认识道教·序言[J];世界宗教文化;2006年04期
5 尹志华;;弘扬道教优良传统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宗教;2007年07期
6 江妍;陶莉;;中国道教文化与旅游[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5期
7 胡锐;;道教旅游文化与道教文化旅游辨析[J];宗教学研究;2008年04期
8 卿希泰;;我和道教文化研究——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而作[J];宗教学研究;2008年04期
9 黄永锋;;道教服食的技术哲学意蕴[J];哲学动态;2008年01期
10 盖建民;朱展炎;;生道合参与世化,老骥伏枥犹壮年——《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研究》读后[J];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卿希泰;;试论道教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张应超;;新世纪中发扬光大道教文化的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张金涛;柔弱;;新世纪道教前途走向之我见[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冯可珠;;二十一世纪道教如何立足社会[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张应超;;简论道教教义与道教承传及其和当代社会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马腾云;;纪念老子诞辰2574周年题词[A];老子故里话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7 盖建民;;从道教生命哲学看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8 李刚;;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李似珍;;道教网络建设之我见[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李刚;;二十一世纪道教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洁民 刘月霞 侯志华;道教的生死智慧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陈永革;共谈道教与构建社会和谐[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张世辉;传播道教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曾东平 袁敏;走进道教文化节[N];四川日报;2004年
5 记者 何晓蓉 赖晓莉 实习记者 侯利强;第二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隆重开幕[N];成都日报;2006年
6 杨前进;道教文化与齐云山旅游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6年
7 周高德;琼楼玉宇:道教文化的载体[N];中国民族报;2007年
8 国风;道教与文学艺术[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黄冬 王渡生;道教文化在成都: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吴健礼;漫话古代巫术道教与苯教文化的对比和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闵丽;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袁瑾;汉传佛教瑜伽焰口与全真道教铁罐施食仪式音乐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香凤;龙虎山道教文化与旅游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苌乾坤;安徽齐云山道教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杜莹;中国古代道教科技文献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4 李西林;鄂西清太坪镇道教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黄欣;敦煌道教类书文献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6 王梦s,
本文编号:2567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56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