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炼丹术传入印度考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晟,包锦渊;邬坚巴·仁钦贝的伏玄珠法[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张晟;狐刚子与邬坚巴·仁钦贝伏水银法的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1999年12期
3 朱越利;藏传佛教和道教[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张晟;藏文典籍中的一些炼丹史料[J];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秦川;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章毅;;宋明时代徽州的程灵洗崇拜[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6 阚绪良;;《后汉纪》校读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蒋宸;唐前狐怪传说源流考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翁小倩;;狐信仰兴衰原因的民俗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郝用威;;随珠探源[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3 郭东旭;申慧青;;渤海封氏——中国律学世家的绝响[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4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玉梅;覃建民;张长在;徐继辉;应康;霍建新;唐静晓;张永梅;;扎各彻·阿汤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孟璞;松鹰;;中国科普史新论[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霍巍;;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以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画像石刻为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薛平拴;;论唐代商人阶层的政治意识与自卫意识[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9 马晓峰;王琦;;论少数民族对我国传统医学体质理论的贡献[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维骐;贾波;杜大林;;管窥藏医尿诊方法[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古锐;藏药蒂达品种整理和椭圆叶花锚品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6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硕;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方法的当代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杨成忠;敦煌变文的审美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俞敏;汉藏两族人和话同源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2 苏晋仁;佛教文献整理谈[J];世界宗教文化;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耀中;试论唐五代的密教与社会生活[J];佛学研究;2004年00期
2 侯慧明;张文卓;;首届中国密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3期
3 郭磊;;韩国密教略考[J];佛学研究;2011年00期
4 何孝荣;;论明宣宗崇奉密教[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7期
5 吕建福;;关于中国汉传密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法音;1989年01期
6 吕建福;论密教的起源与形成[J];佛学研究;1994年00期
7 林明珂;;《密教发达志》读后[J];文献;1998年02期
8 吕建福;密教哲学的基本论题及其重要概念[J];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01期
9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特点与定位——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之一[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10 黄阳兴;;中晚唐时期四川地区的密教信仰[J];宗教学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沈卫荣;;重构十一至十四世纪的西域佛教史——以俄藏黑水城汉文藏传密教文献为中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魏常海;;中国佛教密教与日本真言宗[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3 吴慧;;“北斗八女”考释另附汉译密教佛经中南斗北斗的道教色彩分析[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陈道贵;敦煌研究又添新成果[N];人民政协报;2003年
2 乌云高娃;沈卫荣:初探蒙古接受藏传密教的西夏背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邢霞;佛教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N];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沈卫荣;大师的谬误与局限[N];东方早报;2011年
5 热贡·卡尔泽杰;浅谈“热贡文化”范围界定[N];黄南报;2006年
6 沈卫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汉藏佛学研究中心;藏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黎晓铃;福建密教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永斌;悟光法师密教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彭建兵;敦煌石窟早期密教状况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唐希鹏;中国化的密教——《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党措;吐蕃时期法成在敦煌的密典传译及其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3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58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