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隋唐重玄学及其方法略论

发布时间:2020-03-12 06:53
【摘要】: 本文是对隋唐时期重玄思想及其方法的简略探讨。论述主要从隋唐重玄学的内因和外缘两个方面展开: 内因方面,将隋唐重玄学界定在道家思想的范围内,并将其视为继先秦老庄哲学、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之后道家哲学发展的第四种理论形态。以“道”的超越性作为基点,结合道家哲学本体论转变的线索,在以往道家哲学,尤其魏晋玄学的基础上,探析重玄思想的源流,揭示重玄思想的内涵,根据道家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隋唐重玄学成为独立的道家形而上学理论之所在,指出隋唐重玄学之于魏晋玄学的超越性。 外缘方面,以隋唐时期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为背景,从佛、道相互影响方面分析佛学中观思想对重玄思想及其方法的影响,指出重玄思想与中观思想方法的差别,说明重玄思想及其方法的独立性。 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文献综述,简述研究背景、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重玄”思想的源流,包括“玄”义的演变、“重玄”思想发展的线索、对“重玄”思想发展的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分析“重玄”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以成玄英为主的隋唐重玄学家对重玄思想的阐发、“三一论”中体现的重玄思想、重玄思想的本质特征——自然;第四部分论述隋唐重玄学的“双遣双非”法,包括“双遣双非”法的基本内涵、“双遣双非”法的发展线索——主要讨论先秦道家的“否定肯定法”是“双遣双非”法的根源,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方法对隋唐重玄学“双遣双非”的启示,以及般若中观学思想方法对重玄学“双造双非”法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董恩林;试论重玄学的内涵与源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顾春;唐代道教重玄学关于道体的解构和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简明;“道家重玄学”刍议[J];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04期

4 强昱;成玄英重玄学思想述要──以《庄子疏》为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3期

5 中岛隆藏;从现存唐代《道德经》诸注看唐代老学思想的演变[J];宗教学研究;1992年Z1期

6 成守勇;成玄英“援佛入道”探[J];宗教学研究;2005年01期

7 李刚;道教老学重玄学派[J];宗教学研究;1996年01期

8 孙亦平;;论杜光庭的三教融合思想及其影响[J];中国哲学史;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586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586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d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