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思想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28 10:42
【摘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摄取大般若经卷精髓的代表性的佛教典籍。是研究般若性空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对《心经》的基本概况作了梳理。关于《心经》是否是伪经,根据史料记载指出《心经》并非伪经。通过对比梳理不同译本中的内容,用以对文中“自性空”的观点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般若学说在中土的流变的梳理明确《心经》的思想基础。本文将《心经》整体的行文脉络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梳理,一、阐明五蕴皆空,空意味着色受想行识等客观物质是虚幻,因此感受色、受、想、行、识的眼、耳、鼻、舌、身等十八界亦是不真实的。二、十二因缘和苦、集、灭、道四谛亦空。三、无智亦无得即是智空和得空。依般若缘起性空思想证得前两个方面五蕴、十二因缘、四谛等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世界皆空。而反过来又对般若智自身亦进行了否定即修习修正所依据的“般若智”亦是空。在此基础之上,从三个层次,层层递进论证《心经》所讲述的“空”到底为何,如何准确地理解“空”。一,色空不异,故自性空。《心经》所讲的“空”是无自性之空,色空相即不异也是从无自性基础上说的。由于诸法因缘而起无自性,所以在肯定诸法无自性的同时,不否认缘起的有。二,色空相即,体一无二。性空假有,是指无自性主体的有,是“相”有,“自性无”。性空假有不否认相的差别,但是空无自性,因此空亦是“相”的本质,相有而不实即是假有。色与空互相依存,互为因果,色中见空,空中显色,实乃一体一理。第三,色空相即不异,断灭空、有偏见,取中道。最终,空的境界是非有非空言不可诠释的无分别的性空境界。《心经》以获得正智为首要任务,以征得涅i梦钪漳康摹R磺蟹ㄎ拮孕缘目绽沓龇⒍贸龅谋厝唤峁亲钪账谰莸摹鞍闳糁恰币嗍恰翱铡薄W詈,

本文编号:2604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604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b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