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境下的赤峰地区保家仙信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9:46
【摘要】:保家仙是保家仙信仰的崇拜对象,大多为动物神灵,一般供奉在普通人家和仙庙中,以供奉手写牌位为主,也有部分家庭供奉真身塑像。保家仙信仰是一种混合了佛、道教与萨满教诸多元素的民间信仰,目前风行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内蒙古东部,是一种类似于“乩童”的民间信仰形式,它源于人们对早期原始宗教仪式中对沟通天地鬼神媒介的崇拜,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萨满”信仰,而是集中体现在对灵异动物的信仰。保家仙信仰是民俗学研究范畴中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众内心深处的常常被人忽略的精神世界。赤峰地区不仅是古文化的发源地,而且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兴建的第一座大都市,在近代更是民族文化融合交汇点,这决定了赤峰地区保家仙信仰不仅具有古老文化因子,而且历经千年传承演变在现代语境中具有多元性及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在研究文化延传方面具备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从民俗学的视角出发,以民间信仰理论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以第一手资料展现现代语境中赤峰地区保家仙信仰形态和仪式特征,重点阐述赤峰地区保家仙信仰的特殊性,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根基与文化意义,探讨现代语境中赤峰地区保家仙信仰的变迁以及信仰持续传承的动力。本文将对赤峰地区保家仙信仰进行以下五部分阐述:绪论部分,简明扼要的说明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应用价值,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对所研究问题的有关术语进行界定。第一部分,分析赤峰地区保家仙信仰形成背景,概述赤峰地区的地理生态环境及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强调保家仙信仰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所形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认同。第二部分,通过田野调查的支撑,描述赤峰地区保家仙信仰的神灵形象、通灵媒介,叙述“出马”、立堂、“查事”与供奉的过程,展现保家仙信仰的重要节日。第三部分,在梳理赤峰地区保家仙信仰发展演变轨迹的基础上,以比较视角重点分析保家仙信仰与萨满教、佛教信仰以及道教信仰之间渊源关系,总结保家仙信仰的独特性及其世俗化倾向。第四部分,对赤峰地区保家仙信仰变迁的分析和反思。重点阐述了赤峰地区保家仙信仰的三大功能和保家仙信仰依然存在的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933
本文编号:2720622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9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超;;从民间信仰看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商业因素——以冀北的保家仙信仰为例[J];理论月刊;2015年11期
2 张忠诚;;送瘟神[J];鸭绿江(上半月版);2012年08期
3 赵丙祥;杨玉静;赵洪娟;;从家族飨宴到家户消费:三个东北村落的礼物之链[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刘正爱;;东北地区地仙信仰的人类学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悦;李朝旭;;东北地区保家仙文化信仰潜在心理机制探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雪松;四大门信仰:神奇的动物崇拜[N];中国民族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宁;现代语境下的赤峰地区保家仙信仰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9年
本文编号:2720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20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