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晋唐道教天界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04:32
【摘要】:本文通过对晋唐道教天界观的考察认为,道教天界包括平面和层级两种结构:平面结构的天界观最初来源于中国传统的五方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九天等内容;九天包含了五方(天)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天;古灵宝经又吸收了佛教十方(天)的内容,将九天的平面结构扩充至包括上下、八方在内的十方天界结构;三十六天观是在吸收佛教的基础上而构建的,南齐严东时,为了和佛教三界二十八天的天界相对应,将三十二天中的前二十八天去匹配佛教的二十八天,多出来的四天就将其置于二十八天之上,形成了佛道融合的新的层级的天界结构。后世造经者在此基础上,又依据《道德经》中“一生三”的思想,构建了更高的四层天界置于三十二天之上,由此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三十六天结构。三十六天天界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才得以成型,其以大罗天为最高,太皇黄曾天为最低,各天界均为神仙的居所,且随着天界的升高,所居神仙的能力和寿数亦随之上升。在道教的天界结构中,以三天和大罗天为最上的四层天界。通过考察可知,三天观念自东晋末诞生以来,至刘宋已广泛被道教造经者接受,并逐渐赋予了气、色、名、神等多种内容。而从清微天等三天名称及地位来看,其最初并非是作为三天的内容构建的,而是作为九天中的前三天所生成的天界名称而构建的。自南齐严东将其独立、顺序排列之后,清微天等三天才具备了成为三清天别称的基础。正因为如此,一直被认为是420-425年出世的《太真科》中关于清微天等三天部分的论述当为严东之后,即485年之后所作。道教最上一层天界为大罗天,其在道经中自出现之始,便具备了最高天界的意涵。后世造经者在敷演大罗天的过程中,虽然在其中所居神灵的问题上有一些矛盾的说法,但是仍不能动摇其作为最高天界的地位。通过对六天观念的考察,可知其是古人为去世的人安排的去处,故含有空间的含义。虽然最初是死人所归,但是从宗教天界观的角度出发,又可被引申为人的居所。而正是因为六天的构建的完成,才使得人、鬼都有了存在的空间,从而从天界的角度对教义有了极大的补充。通过对儒、道的六天含义、道教对血食、淫祀的禁止等内容的考察,进一步证明六天并不是作为反对儒家而构建的,道教对血食、淫祀的反对和禁止是为了向世俗政治靠拢,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道教神灵构建特别是至上神的神格问题,也充分反映着道教教义教理的深刻内涵。通过考察元始天尊的构建过程,可知其是在吸收了传说、先民信仰等内容的基础上,作为灵宝派的至上神而构建出来的。随着各教派之间的交流融合,逐渐被尊为整个道教的至上神,但其后陷入了“敬而不尊”的尴尬境地。实际上,元始天尊能被尊为至上神是因为其具备了“道”无形无象的抽象属性,这些从其来源和居所等方面得到了体现。但是元始天尊并不能完全等同于“道”,相对而言,大罗天更具抽象意义,更符合“道”的特性,故不在大罗天安放神灵才能进一步体现“道”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958
【图文】:

五音,五色,《道德经》,《山海经》


图 1-1 五方图,它逐渐被世人接受,且用于基础。如“五行”、“五色”“五行”观念风靡之后,为了节,这种“强凑”③的做法,衍生出来的各种与“五”相关为常见。《道德经》载:“五《山海经》言:“内别五方之热伤气,苦伤气,北方云寒伤胜伤已,辛伤皮毛,是自伤者》载:“是故视之不见其形,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味之和不而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故音

《楚辞》


夫唯灵修之故也。”①萧登福将其解释为:“九天是指天圆而有九重(九层)”②(如图1-2 所示)又《吕氏春秋·有始》谓天有九野,且以星宿与其相配,并冠以名称,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③王逸注此曰:“九天谓中央八方也。”(如图 1-3 所示)汉代扬雄《太玄 太玄数》曰:“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w_天,六为廓天,七为灭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④按其文中对九地、九人、九体等内容的定义,可知中天为最下,成天为最上。(如图1-2 所示)综合考察《楚辞》、《吕氏春秋》和《太玄》中的“九天”内容,可知最迟在西汉末,“九天”已具备了层级和平面两种含义,其结构则别如图 1-2、图 1-3所示。最早在《楚辞》中出现的“九天”,其指代并不明确,可以笼统地理解为圣境,非常人所能到之地;《楚辞·天问》载:“九天之际,安放安属”,亦证明此时对天界的架构并不明确;在《吕氏春秋》中,“九天”成为平面结构,并且有了具体的名称,代表了古人对方位的认识;及至《太玄》,九天转变为由下至上的层级结构,由平面转化至立体,从而具备了更丰富的空间内涵,反映了古人空间观的发展⑤。① [战国]屈原著,董楚平译注:《楚辞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 7 页。② 萧登福:《六朝道教灵宝派研究》

《吕氏春秋》,玉版,含义


图 1-3《吕氏春秋》“九实际以《吕氏春秋》中的九观念却早已隐含在先民的年前的一块玉版上,刻有,八方应是东、南、西、不是九方(天),这个应该当作对象,与客观对象同方(天),故可以说九天观到可以把自己当做对象的含义外,“九天”还被用登九天兮,抚彗星。”②一处③,此处的九天亦可作此中,“九”的含义同样如此

本文编号:2783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83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