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台湾鸾堂宗教医疗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13:44
【摘要】:现时台湾的医疗共有三大体系:西方医疗体系,中医体系和民间医疗体系。前二者都是台湾目前的主流医疗体系;而后者是民间经年累月地对疾病认识得来的经验,是一种非官方主流的文化,是庶民大众日常生活的文化产物。而鸾堂宗教医疗是民间医疗体系的重要形态,采取了经验的民间医疗方法和超自然观的手段来治疗疾病。 本论文研究以鸾堂医疗文化为代表的台湾民间宗教医疗文化,鸾堂是台湾民间宗教的一支,是以儒为宗,以神为教,故又称为儒宗神教。藉扶鸾仪式作为主要宗教活动来提醒人心,要人们弃恶从善,而归正道。鸾堂在这种济世情怀抱负下,以宣扬儒家思想来启悟、规正人心,立德行善,修已度人;持着佛教因果报应的病因观;和采取了道教超自然观的方法来为信众解厄治病。鸾堂医疗文化采取道教医疗模式,融合了生理、心理、精神等各方面治疗的多元化的医学文化,并配合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因素,与宗教信仰紧合扣在一环上,形成从内而外,又从外而内的多重、多角度、多面向的治心与治身的统合医学文化作为济世的手段。 本论文按研究内容共分为六大单元,第一部分,先介绍台湾现有的宗教教派、台湾巫术信仰的传统,从中了解到台湾民间宗教的鸾堂,除融合儒、道、佛三教教义外,还含有巫术文化在内。再探讨台湾汉人重视宇宙和谐和人的关系,形成了台湾的宗教医疗主要的病因观之一,因此使用了有异于现代医疗的方法。第二部分,从历史的轨迹讨论台湾鸾堂的发展,其中与儒宗神教、当地仕绅和儒教的关系,另有关台湾鸾堂的宗教医疗因果报应的病因观,而戒庸医论是驱动鸾堂使用医疗作为济世的手段。从而体会了鸾堂的入世救济观,是信徒依附宗教医疗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有关台湾鸾堂的宗教医疗方法,有凭藉个人持修,如道德持修、重视孝道、行善积阴德、印赠善书、持斋戒杀、诵经;和借助超自然力量的如扶鸾、祭解、叩问、呈疏、礼斗、安太岁、符咒法术、扶鸾乩方、制煞等来治疗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第五部分,是举出鸾堂治病方法的案例,如戒鸦片烟、药签、收惊、祭解、龙笔灵疗和鸾堂使用的药物如符水、香灰、和无象之药的训示话语等。最后以心理与文化两个面向对鸾堂宗教治疗作综合讨论。 本论文在文化研究大前提下,第一次有系统研究鸾堂宗教医疗文化,研究显示鸾堂宗教医疗因果报应的病因观,是一种文化病因观,因为宗教医疗本身就是出自民族文化的病因观,并非是生物生理的因素,解决病因的方法,也就是以民族文化的内涵条件,作为应对的手段。本文就以文化疗愈作立杆,因为生病不是只有由于自然因素产生的,心理和文化因素也是其中之一,故此在文化里生病,也只能在文化里被疗愈,而鸾堂宗教医疗是文化疗愈的范畴,是有值得研究的必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89.2;R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雅集[J];东方养生;2011年05期

2 刘彦骅;;四季“吃”光养生法[J];武当;2007年06期

3 干祖望;礼失而求诸野[J];江苏中医;1994年07期

4 朱德明;古代浙江籍医药学家与书画[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5年S1期

5 田伯平;;田伯平谈“快乐书法”十四 女子书法散论[J];养生大世界;2010年09期

6 田伯平;;田伯平谈“快乐书法”十五 女子书法散论(二)[J];养生大世界;2010年10期

7 张正顺,白文科,孙善书;B超诊断肠管壁疝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年05期

8 郭泰平;江洲医药有限公司在转换经营机制上下功夫[J];中国药业;1995年05期

9 徐萍凤,陆得宁;教师的教学艺术素质[J];中等医学教育;1996年03期

10 李端俊;;修身养性百句良言(上)[J];现代养生;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家瑞;;百善孝为先——浅析“孝”在善书中的表现形式[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刘建;;朱熹的书法艺术[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达生;;《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2-1626)》[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李弘祺;;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与反思[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刘永明;;论敦煌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贯澈;;大休精神 永垂不朽——纪念大休禅师诞辰一百四十周年[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守华;在汉川听“善书”[N];湖北日报;2004年

2 黄叶沱;旧漳州的“宣讲善书”活动[N];闽南日报;2009年

3 万澄中;汉川“善书”与武汉[N];湖北日报;2004年

4 特约记者 熊国春 通讯员 刘辉;汉川善书盛世又逢春[N];孝感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李志荣 记者 佘晖;流传至今百余年汉川积极保护善书[N];长江日报;2005年

6 通讯员 刘辉;汉川加大善书保护力度[N];湖北日报;2006年

7 记者 吴文娟、通讯员 熊国春;汉川请国内外专家为汉川善书把脉[N];湖北日报;2006年

8 王振忠;博取旁搜读善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柳易江;《彭友善传》首发式暨彭友善书画精品展在昌举行[N];江西日报;2004年

10 邢恩波 刘剑辉;菏泽市慈善书画院成立[N];菏泽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伟文;台湾鸾堂宗教医疗文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张yN琛;清代善书的刊刻与传播[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平;晚唐五代道教修道变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李昶;张宇初道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苏振宏;艺术—审美视阈中的北宋道教与文学[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张金梁;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黄]威;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连波;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杨秀礼;走向边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佳;清代朝廷书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扬;道教的女仙崇拜[D];南京大学;2013年

2 梁融雪;对道家与道教养生思想的讨论及其对当代养生的启示[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王恒;基督教和道教关于女性态度的比较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4 王学宏;道教西王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成;道教的善恶报应思想[D];安徽大学;2012年

7 权美;华山玉泉院空间艺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8 汪小艳;《道藏》中的唐代小说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杨蓉;竹之道—道教竹医药与养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10 曾斌;道教劝善书伦理美学思想初探[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89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89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c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