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六朝时期江西佛教接受西域佛教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23:37
【摘要】: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它在新地域的传播和发展有赖于佛教发源地和兴盛地的输入。六朝时期江西佛教的传播发展,与江西佛教和西域佛教的文化交流密不可分。江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六朝以来政治、社会的发展给江西带来了佛教深入传播的契机。良好的水运交通条件破除了江西山地丘陵的地形封闭状态,而连通长江黄金水运通道,使得地处荆、扬二州之间的江西有了较好对外交流渠道。六朝时期文化氛围宽松包容,在统治者的崇佛态度和东晋以来江西地方官员的维护支持下,有着重要地理位置和良好山林环境的江西,为西域前来的高僧大德提供了良好的禅修、弘法环境。西域作为佛教北传的最早区域,有着深厚的信仰基础和信众规模,西域}宾、龟兹和于阗等国更是以“佛国”著称。在陆上丝绸之路开辟后,佛教更是不断向中国内地传播,并深入传播到广大南方地区。西域来赣高僧,通过建寺设坛、译经讲法等宗教活动,促进了佛教在江西的传播。江西本土的僧侣亦主动与西域佛教僧侣展开交流,不仅通过书信、译经、讨论、著书等形式就宗教义理、修行戒律等内容展开交流,还通过西行求法丰富佛教经典、求学高僧来精研佛法。江西佛教接受和吸收西域佛教的内容,丰富了江西佛教传播的经典、理论和修行观,早期净土思想和禅宗思想的发迹和形成推动了佛教的本土化和中国化。在此背景下开始本土化传播的江西佛教亦推动了民间信仰和风俗文化的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949
【图文】:

示意图,江西,示意图,山脉


硕士学位论文土壤。”①从江西道教的形成发展来看,外来文化对于江西本响是不容忽视。域外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得以与江西产方面的交流,与江西的地理环境有着莫大的联系。西却没有通衢四方的开放式地形,山脉丘陵的环绕使江西在呈现出较强的封闭性。除了北部狭小的平原地带联通长江中与周围省区相接的地区皆为山地地形。东边是怀玉山和武夷江、福建两省区分隔开来;南部有大庾岭、九连山脉逶迤于赣分隔;西侧分为南北两段,南段是罗霄山脉(包括武功、万北段则是幕阜山和九岭山,这些山脉将江西与湖南、湖北相

内河航道,江西,外界,彭蠡泽


六朝时期江西佛教与西域佛教的交流研究长江吞吐型湖泊——彭蠡泽的南部区域。长江干流直通彭蠡泽,通过河网,使得江西内部的五水能够通过长江流域相连接,形成了天然的黄金水道。秦汉以来,江西境内的早期郡县也大都沿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这五水分布。通过长江流域各水道,江西得以江东和湖广相沟通,经汉水北上便可知中原王朝的核心区域。江西最早建立郡县的豫章郡,即今天的江西南昌,就是因为河流汇集而形成城市,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江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佛教的传播发展,这里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水路的交通网的形成与发展使得原本因山地丘陵地形而闭塞区域得以外部世界相沟通,这就为佛教的深入传播提供了交通条件。

军事重镇,江西,庐山,弘法


硕士学位论文创设的优良之处。北枕滔滔长江、东偎鄱阳湖、毗邻江环湖绕、林木葱郁,在西晋设江州、寻阳为州治后前往庐山传教弘法,慧远、慧永等在庐山建寺弘法,庐山译经传法,而庐山在东晋之后更是成为儒释道三岭,东临鄱阳湖,北与庐山对峙,山势嗟峨,层峦叠的弘法者青睐,昙显在此创设崇胜院、香城寺,而道西山万寿宫。而如庐山、梅岭一般的宗教圣地,在江来宗教,还是本土信仰,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都为宗条件。2. 江西行政区划的演进和战略位置的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万财;;唐代西域佛教寺院经济管理刍议[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晨曦;;“西域佛教与文化”学术讨论会述略[J];西域研究;1991年04期

3 周立凡;;“西域佛教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在乌鲁木齐召开[J];五台山研究;1990年04期

4 毛静一;;基于西域佛教壁画服饰的研究[J];神州;2014年02期

5 班玛更珠;;论藏传佛教与西域佛教的早期联系[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6 刘汾;西域佛教研究再结新葩——评《回鹘之佛教》[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7 周菁葆;;丝绸之路与西域佛教戏剧研究[J];丝绸之路;2012年04期

8 ;西域佛教与文化学术讨论会纪要[J];南亚研究;1991年02期

9 陈国光;释“和尚”──兼谈中印文化交流初期西域佛教的作用[J];西域研究;1995年02期

10 董馥伊;;西域佛教美术文化历史与贡献[J];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薛宗正;西域佛教艺术的历史辉煌[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艾黎;梳理西域佛教传播脉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董西彩;新疆的佛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9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成建华;佛教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交融与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永强;六朝时期江西佛教接受西域佛教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刘芳;公元1世纪-13世纪新疆佛教壁画人物造型演变[D];浙江大学;2015年

3 陆敬国;西域画风对晋唐绘画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赛;新疆佛教壁画艺术对我艺术创作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伟峰;新疆古代佛教由盛转衰的原因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伶;《大唐西域记》俗文化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93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93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