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玉泉观道教碑刻及全真道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6:10
本文关键词:天水玉泉观道教碑刻及全真道相关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道教的产生与汉代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将近二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道教经历了从产生、发展、成熟、鼎盛到衰落的历程。产生于金元时期的全真道,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历史大背景下,对传统的道教进行了改革,成为金元时期及以后最重要的道教流派,对道教甚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玉泉观碑刻保存了元、明、清三代的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全真道的早期历史、全真道的神仙信仰、全真道与民间生活的互动以及全真道的地域性特征提供了可靠资料。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全真列祖赋》为切入点,探索全真道早期历史。全真道推源于老子,其直接渊源是唐末五代兴起的内丹术。全真道继承了钟吕金丹派的内丹术,并吸收儒佛两家的心性学说,建立起具有道教特征的心性学,改革了传统道教的教义、教理、修炼方式,对道教传统的神仙信仰进行改造,创立了一种对社会各阶层都能够提供安身立命之所的新宗教。全真道的创立者王重阳及全真七子等教团骨干对道教义理作了创造性发挥,大力宣传全真教,使全真道很快达到鼎盛时期。全真道的迅速发展,既是金元统治者支持的结果,又与全真教自身对历史机遇的把握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密不可分,创新是道教不断发展的动力。第二部分探讨全真教的神仙信仰。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信仰,道教的神仙信仰经历了几次转向,全真道对道教的神仙信仰在吸收了儒佛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改变传统的肉体长生说,强调精神超越。全真道的神仙系统既吸收了传统道教神仙,又吸收了大量民间俗神和部分佛教神仙,还有大量的地域神仙。这反映了道教神仙系统的开放性和地域性特征,这使神仙信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道教对仙境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也启发了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态度和人文情怀。第三部分讨论全真道与民俗生活的互动。民俗生活具有功利性的特征,但也有一定的超越性。全真教对民间信仰有规范的作用。全真道的各种法术与民间礼仪一样,都有降低生活不确定性的深层动机,都可以使人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异化力量得到心理安慰。道教与民间礼仪有天然的联系,人经过努力可以成仙的理想对古人有很大的诱惑力。人神界限不清,既是道教的优势,又带来许多现实和理论上的难题。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全真道既是对传统道教的改革与创新,又是对儒佛道三家文化的综合与创新,给我们提供了文化创新的范例。对全真道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玉泉观 碑刻 全真道 王重阳 神仙信仰 民俗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5
- 一、道教的产生及历史发展概况9-10
- 二、全真道的创立及历史沿革10-12
- 三、玉泉观碑刻的史料价值12-15
- 第一章 全真道的早期历史15-28
- 第一节 全真道对内丹道派的继承和发展15-22
- 第二节 全真道的创立及其发展22-28
- 第二章 全真道的神仙信仰28-38
- 第一节 道教神灵系统及神仙理论的转型28-32
- 第二节 玉泉观神仙体系及其文化意蕴32-38
- 第三章 全真道教与民俗生活的互动38-44
- 第一节 民俗生活的功利性和超越性38-41
- 第二节 秦州全真道与民俗生活的互动41-44
- 结语44-47
- 参考文献47-49
- 后记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党国印;论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独立性假象──关于文化内涵的一种经济学分析[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天水玉泉观道教碑刻及全真道相关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9817.html